把他们当一般的妖魔看待,借芭蕉扇时对他们一口一声亲热地称呼“嫂嫂”“哥哥”(不忘旧情,执礼甚恭。封建时代的中国人民一向把重视朋友之“义”,当作优美的品德)。但这毕竟是私情,是小“义”;一到和“公理”和“大义”发生矛盾时,就只有“大义灭亲”。这个故事里的孙悟空对他的老朋友,先讲旧情,继因红孩儿之事,引起对方仇恨,不肯借扇解除困难,孙悟空立即不顾私情,以敌人相待,展开火炽的战斗。因此从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关系中,作者正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深入一步地描写他的主人公的伟大英雄性格,这是很有意义的。作者在这里非常有分寸地把牛魔王写成中国封建时代现实社会里一个普通封建主的典型,通过对他和妻与妾相互间的关系形态的描写,结合着战斗,穿插许多有趣的情节和场面,随时进行揶揄和嘲笑,都是针对当时世俗社会的讽刺。
“火焰山”一段的艺术成就,我以为有三点可以在这里说一下:一是孙悟空对待所遇险难的大无畏态度、积极乐观的战斗精神,通过许多细致的描写,表现得非常深刻、非常饱满;二是孙悟空对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的战法,表现了最好的智慧,而不是单凭武器和法力。尤其对铁扇公主的战术:化作小虫,钻入肚内,头顶脚蹬,使之束手待毙,而后借扇。这样高明的战法,不只是有趣的奇想,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在以前的战斗中,孙悟空还没有这样的战法。三是孙悟空的英雄性格此时还在成长过程中,他在战斗中还暴露许多弱点。他轻信自己的威力,也轻信敌方的心地。一调芭蕉扇,经过挖心战取胜,拿到芭蕉扇就走,一点不疑,结果借到的却是一把假扇,上了一个大当。二次运用智慧,再经苦战,把真扇拿到了手,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毫不警惕,结果却被牛魔王化做猪八戒,把扇子骗了回去,又上一个大当。这里写他以一个小个子,背着一把放大了而不会收小的巨大的扇子在肩上,那种充满骄傲自满情绪的洋洋得意的神态,是十分令人好笑的。这正是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主人公的弱点的出于善意的批评。
孙悟空对牛魔王及其妻的一系列战斗,即“三调芭蕉扇”,写得波澜壮阔,火炽异常。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评为“变化施为,皆极奇恣”,真是一个非常中肯的评语。
(本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