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恪一路西行,没过几日,便过了函谷关,来到了秦都长安。
北川赵家虽然是秦国藩臣,但元恪自己还从来没有来过长安;长安本就是前朝旧都,又经过秦王府近百年经营,城池雄伟不输洛阳,市井繁华也不遑多让。元恪立在城门前,只看了一眼,还无暇去欣赏长安城的壮观,便赶紧策马进城。
元恪一路兼程赶到长安,此刻洛阳的败报还远远没有传来,长安城中还是一片祥和安定,元恪成了城中唯一知道前方局势的人。初到长安,元恪也不知道该去找谁,只好大胆直接带着小皇帝去闯秦王宫门,虽有宫门守卫阻拦,但元恪所报之事实在太大,什么世子全军覆没,什么天子孤身来投,哪个都不是几个宫门守卫能定夺的,守卫们虽然将信将疑,也只能赶紧去上报。元恪在宫门口焦急等待了许久,才等到里面来人带自己进去,元恪不敢怠慢,牢记高庭最后的嘱托,将天子和印玺的包袱拽得紧紧的。
等到元恪上了秦宫大殿,才发现秦王已经召集了群臣一同前来廷议,只见这秦宫大殿的气势,虽然比不上帝都的朝廷,但也十分威仪。秦王孙巡端坐在正上方,身边还坐着一位僧人,相貌端庄,面含春风;元恪之前就听说秦王府世代都尊崇佛道,这僧人想必就是那位国师弘一,只是僧人居然还可以上朝参政,而且看这地位应该也是尊荣异常,这是元恪没有想到的。
元恪带着小皇帝一上殿,群臣们便开始盯着小皇帝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秦王孙巡也盯着他上下打量。眼下着实十分尴尬,小皇帝周琳年幼,仓促即位之前常年在帝都宫中生活,深居简出,秦王府众人都没有见过他,连亲舅舅秦王孙巡上下打量,仔细思索之后,也不敢确定真假。
见众人还是将信将疑,丝毫没有迎接皇驾的准备,元恪只好自己勉力为天子撑起威严,高声力喝道:“大周天子驾临,秦王何意,为何不拜?”
此话一出,群臣们更加没有了主意,都安静了下来,偷偷看着上方秦王孙巡的反应。秦王孙巡此刻也拿不准,只好侧目看向一旁的国师弘一;弘一思考片刻,微笑着答道:“秦藩孤陋,我王此前也没有得见天子真颜;敢问将军,声称此乃当今天子,可有凭证?”
元恪闻言,便拿出包袱,解开包袱露出里面的印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