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是书非惟摘录于《明一统志》,并参录他书而成之。考《明一统志》成于天顺五年,嘉靖、隆庆间府县多所更置,至万历、天启时,一统志不适于用,故明人私纂总志甚多,是书其中之一也。按是书编例,首列方舆原始,两京都督府,分隶各都指挥司,凡十六。次列十三布政司为纲,系以府、州、县、卫、所。凡土贡之宜,盐课之增损,屯田之税钞等,则随地诠叙。是书列有太仆寺,又有行太仆寺,及各苑马之增耗,与边关堡塞之废置,武弁员额,驻屯兵马之处。间有《明一统志》《明会典》所未载者,故是书有助以对明史之研究。书成于天启时。按化熙序署天启辛酉,天启元年焉,而书中永平府下叙至天启五年。是书未见刊本,《四库提要》载于《存目》,著录《目营小辑》四卷。其名据化熙序谓:“取目若营四海之意也。”
刻一握坤舆十三卷明天启七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邓景南纂。景南字焉,名未详,别号竹溪主人,饶安人。此书依明职方制,分两京十三布政司为序,编成十三卷。叙录各京省府州县之名山、大川、胜迹,与物产、漕粮之数。虽一水、一石、一祠、一墓、一洞之细,靡不尽载。书成经富沙余昌祥鉴定,然后刊行,昌祥时称善地理之学者也。
舆图摘要十五卷明崇祯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日华纂,鲁重民补订。日华字君实,嘉禾人。重民字孔式,钱塘人。是书重民据日华原本补订,钱蔚起校定而后刊行。其编例,以两京十三省府县分次,列图摘要。分城池、形胜、山川、古迹、名宦诸门,辑录核要,如图说然,文简事详。
大明一统志名胜志二百八卷明崇祯三年三山曹氏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曹学佺纂。学佺字能始,福建侯官人。少尝入蜀,作《蜀中广记》一百八卷,晚年又成此书。其自序略云:“因阅宗侯郁仪《水经注笺》及《缙绅便览笺释》。某州县以今据古,合者什七,所不合颇为感触。乃与其友人陈汝翔等约,自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南人足迹所罕到,学佺曾仕游之地,涉历而流览焉。自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则请分任,广西、云南、贵州载籍颇稀,余旁而参采之。蜀中惟是《广记》所辑者,稍删润之而已。于是复征诸郡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