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_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六(1/50)

○江 苏

长兴 陈光贻学

江苏省备志稿六十三卷首一卷民国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近人吴廷燮纂。廷燮纂《方舆记要补编》已著录。清初于明南畿地置江南省,康熙时又析江南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之名自此始也。按江苏沿革,《禹贡》为扬、徐二州之域,春秋分属吴、楚,亦兼鲁、宋之疆;战国为楚地,秦为会稽、鄣郡,汉初封吴、楚于此,吴平置扬、徐、丹阳诸州。三国扬州属吴,徐州属魏,晋初为扬、徐二州,东晋迁都建康,扬州遂为京畿地矣;宋、齐因之,而扬州多侨置州郡,故今江南郡邑之名甚多,由是混淆南北地名。梁、陈虽仅保江南之域,为南北险要之冲,而仍侨置不绝。至隋统一,置丹阳、江都、毗陵、彭城、东海、下邳诸郡。唐分入江南、淮南二道,宋为江南东路、浙西、淮西二路。元分属河南、江浙二行中书省,明初建都金陵、改元之集庆为应天府,永乐时改北平为北京,应天为南京,而南畿辖地甚广,兼及江左两淮之域。明闻人诠《南畿志》,惟记都城畿辅独详,而疏言郡邑。又其书非通志体裁。故江苏之有通志,实自康熙二十三年王新命修《江南通志》始,厥后尹继善修《通志》,成于乾隆元年,因以两江总督所修之志,统记其所领苏、皖二省之地,仍名曰《江南通志》。江苏自分省以来,蔚为东南文献之邦,而二百余年未成通志。光绪间缪荃孙、冯熙等累创修通志,仅成《大事记》《金石志》等稿,其后数继经编纂,成稿亦属不多。迄民国间,尹石公又为继纂,然终未成书。此志创议于梁平、章南夏,慨念江苏二百余年方志失修,深虑文献渐以就湮没,爰嘱廷燮纂辑。廷燮悯前《通志稿》,于咸丰前一朝之中不过数册,难以求备,尝三游北京,广为摭采,经数载考辑,成稿六十三册。所记起乾隆迄乎宣统,民国所载,不过坿及,故略而未详。盖皆在北京草创之稿,续乾隆通志后事。名曰《备志》,以为备通志雏型。其书目次,卷首序目一卷,次曰方域记,列疆域、道县沿革表、各县面积表、河川表、湖泊表、各县乡镇闾数目表、附清府厅州县沿革表,共一卷,卷分上下。次曰大事记,乾隆上中下三卷,嘉庆一卷,道光上下二卷,咸丰、同治合一卷,光绪上下二卷,附宣统。次曰职官表,乾隆上下二卷,嘉庆上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