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_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六(7/50)

稽考。按金陵古称建康,附城惟设一县,虽名称累易,为江宁、为白下,为归化,后为上元。南唐时复析上元置江宁县,今之江宁县,实为南唐时所设焉。江宁之有县志,此志为首创,志凡十卷,卷首列县境图、县治图,卷一列沿革表、官守表,及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卷二列山阜、川泽、风俗,卷三列户口、田亩、赋税、物产,卷四列公署、学校、仓场、邮传,卷五列坊乡、市镇、街衢、桥梁,卷六列坛庙、寺观、楼阁,卷七列第宅、塚墓、古迹,卷八列宦迹、流寓、科贡,卷九人物,卷十列女、方伎、仙释。按此志纪述,颇属琐杂,所纪江宁往事,于洪武时至为繁盛,永乐后则渐衰落,如叙户口篇云:“按洪武二十四年图籍,江宁县户二万二千有奇,口二十二万有奇。成化、弘治以来图籍,户五千一百一十二,口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三,视洪武多寡悬甚。”又如纪坛庙、寺观、楼阁、亭台、第宅园林,建于洪武时者居多,永乐后则荒落毁灭,所记明初江宁事物,颇多凄凉慨叹之辞。

句容县志十二卷明弘治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王僖修,程文、王韶纂。僖字太和,浙江长兴县人,举人,弘治九年任句容知县。文江西浮梁县人,弘治初任句容县儒学训导。韶句容县人,景泰元年举人,官四川合州同知。句容之名,始见于《汉书》载:汉武帝封长沙王定子党为句容侯。元朔元年遂建为县,属丹阳郡,唐武德二年以句容、延陵置茅州,因其县境有茅山。宋复为句容县,元明以来均属江宁。邑乘源委,无可稽考,今存邑志,此书最古。按此志编例,卷一沿革、邑名、分野、形胜、风俗、疆域、至到、城池、坊镇、街巷、市、乡、村、里;卷二公署类,分二十三目;卷三历代衙门官吏,本县官员年表,儒学官员年表,户口、田土、税粮、课程、土产;卷四地理类上,分十目;卷五地理类下,又十四目;卷六人物类,分二十五目;卷七制词类,选文四篇;卷八题咏类,分四目,卷九文章类,分县治碑刻、儒学碑刻;卷十祠庙碑刻,寺观碑刻;卷十一节孝、传记,墓道铭表,卷十二杂录,收杂文十六篇。按此志篇目繁乱,绝无编例;惟收茅山碑刻之资料较多。又如土产,载茅山之石坚而润,以墨石尤贵。地理类、山岩记,载茅山史实形势甚详。杂录类引载胡俨《茅山志序》一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