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_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一(1/31)

○河南

河南总志十九卷明成化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胡谧纂修。谧纂修《山西通志》已著录。河南之名,宋代惟属洛阳一郡,故宋敏求作《河南志》仅记西都典故,而不及他州。自明初设河南布政司,所属八府,实跨河以北,封疆于古异殊,故郡邑虽各有偏记,而未有统为一书者。明天顺间提学副使刘昌创修通志,其后十余年成化乙巳,谧又为芟润而成此书,是为河南有通志之始。按此志传本久已稀见,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以为通志于嘉靖中始创为之,犹未知成化时已有通志矣。故此书稀世之珍本也。北京图书馆藏有全帙,而各卷内皆有嘉靖初补版,非成化时原本也。

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明嘉靖三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邹守愚修,李濂纂。守愚莆田县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守广州,升江西学政,调山东。嘉靖三十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乙卯山、陕、河南地震,命往陕西帙祀河嶽,积劳病卒,赠右都御史,谥襄惠,著有《俟知堂集》。濂字川父,祥符县人,正德九年进士,授沔阳知州,历官山西佥事。濂少尝受知于李梦阳,嘉靖间里居四十余年,以诗文名,所著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观政集》《嵩清集》诸书。《河南通志》自胡谧创修,后八十年守愚重修此志,又三年都御史潘恩始为付梓。统纪河南八府之志,条理粗备。其书体例,分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城池、河防、公署、学校、科目、祠祀、陵墓、寺观、古迹、帝王、圣贤、名宦、人物、游寓、孝义、列女、隐逸、仙释、艺文、辨疑、备遗三十三门。沿革载:“河南古豫州之域,春秋时为东周畿内,环郑、宋、陈、蔡、许、虢、祭、刘、杞等四十余国,战国为韩、魏、楚三国之疆。秦置天下三十六郡,其在河南者有八;唐分天下为十道,有河南道。元置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初改为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开封、彰德、卫辉、怀庆、河南、南阳、汝宁七府,凡州十二,县八十二。嘉靖二十四年,升归德州为府。”此志修时领凡八府,而统记无遗,较胡谧通志,则事增义详。但《四库全书提要》谓此志“亦仅具崖略而已,征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