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昱修,萧蕴枢纂。昱直隶永平县人,拔贡,顺治间黄梅知县。蕴枢孝感县人,举人,黄梅县教谕。按徐昱序谓:“此志告成于顺治庚子,为蕴枢总纂;分校受事者,有黄景恒、张洪纲、沈文珂、王献臣、汪流恒诸人。”其书体例,分表、志、传三纲,中析条目,颇具伦次;文辞亦严正典雅,皆出诸蕴枢手笔。按《黄梅县志》,据光绪《黄梅志》凡例云:“邑志明以前无考,嘉靖朝陈孝廉华平一帙递传,曹副使麟钞稿未梓;万历时署县曾维伦成书六卷,毁于兵。国朝顺治庚子知县徐昱访得残编于邑人吴履学(博),萧蕴枢补苴润色,始有刊本。”则《黄梅志》刻本,实自此志始。黄梅为汉寻阳县地,刘宋时改置永兴县,隋开皇间始更今名,属蕲州。
湖北下荆南道志二十八卷清乾隆五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鲁之裕修,靖道谟纂。之裕太湖县人,举人;雍正十一年以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升授湖北布政使,分守下荆南道,兼理水利按察使司佥事。道谟号果园,黄冈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太史。下荆南道辖襄阳、郧阳、安陆三府,道治于襄阳。下荆南为湖北保障要地,历代设道于此。据本志沿革所载:“自西魏始置山南道于此处,其后唐置山南东道设节度使,领襄、泌、随、邓、均、房、复、郢、金九州;宋置京西南路安抚使于襄阳,亦犹如道也。元置江北河南道于此,属河南行中书省;明置下荆南道,领襄阳、郧阳二府,属湖广省,乾隆二年又以安陆府益之。”按道志此志始创,其书开纂于乾隆三年,越年梓成,襄、郧、安三郡之因革要害物土之宜,始汇叙于一书。其体例,首叙一道事物之大要,次分三郡纪述;总列天文志、舆地志、建设志、食货志、爵秩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八类,凡六十四目。书首列安、襄、郧总图一,次列府州县图凡二十七,又有汉江图等十二;书图皆备,体裁庞大。其书原本,今极罕有,另有嘉庆二十一年补刻本。
兴都志二十四卷明嘉靖二十年修,朱丝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方远宜纂修。远宜修《山东通志》已著录。兴都为今钟祥县地,明睿皇懿亲出就外藩于此,厥号曰兴。武宗(正德)崩无嗣,遗诏迎世宗(嘉靖)于兴邸,嗣皇帝位。嘉靖十年升安陆为承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