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志、选举志七篇。丁晏跋称其书:“仿康对山《武功志》简雅有法。”今观此志不过仿《武功志》形貌耳,修辞艰涩,述事不昭。对山之书,行文首尾相贯,文简事该;且具褒贬善恶,劝鉴尤严,士魁之书远不及此。例如此志人物志《李塾传》叙塾复举贤良方正下一句曰:“是科六论,四曰问郎十二备如何一题。”行文艰涩,使览者不详何义焉。而丁晏跋为之说明:“余考之《玉海》官制,十二备,宋元丰之制也。元丰六年八月,吏部尚书李清臣赐承务郎以上卿一贯出身,历任功过如备。”是为此志文简不详,事不考据之一例也。按此志建置志:“丹稜在秦为蜀郡地,汉置南安县属犍为郡,南齐设南乐郡,后周明帝分置齐乐县,武帝改曰洪雅。隋开皇十二年因邑南有洪雅镇立为县。今改治曰丹稜。”按丹稜县志有乾隆二十六年李光泗修县志十二卷,光绪三十一年顾汝萼修县志十卷,此志为未刻之孤本。
彭山县志七卷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清张凤翥纂修。凤翥字梧冈,浙江上虞县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十六年任彭山知县,二十三年去任。按此志为今存《彭山县志》最古之书,其书体裁则仿之康对山《武功县志》,分建置、沟洫、风俗、官师、人物、艺文、平番七篇。为凤翥官彭山时所纂,是时文献难征,摭采不易,以知其始创之难也。卷前有张之浚序,称:“其提纲絜领,条分缕析,不缛不遗,眉目清楚,义旨蕴含。”之浚字玿美,尝参纂《五凉志》,颇知志乘之学也。彭山为汉犍为郡武阳县地,南朝梁改为犍为,西魏改曰隆山。唐贞观二年始称彭山县,明清时废而复置者累,清属眉州。
泸州乡土地理教科书一卷清光绪三十四年泸州正本女学堂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正华、彭植昌纂,二人事迹均未详。此书编成后,呈四川提学使审定刊行。书序略云:“因思儿童入学之初不明乡土大势,而遽授以全国地理,不特无践学部颁定之教程,抑且无以收儿童领悟之实。吾泸建设学校历有年,益以本乡之调查,编为乡土地理一书。书专为泸州初等小学编纂,为首二学年之用,全书共一卷,分三十一章,订一百课。”按此书编例,首列泸州属简明地图,次凡例,次泸州全图,泸州直隶州,泸州大势、疆界、区域、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