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_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四(21/23)

茂州知州。据本志沿革:“茂州本古冉■〈馬〈户外匕内〉〉国地,汉始置汶山郡,唐贞观七年改为茂州。宋、元时为吐蕃、氐、羌所踞,明宣德间置有土司治之。”按茂州在蜀境特边之一隅,疆域辽阔,岷山西镇,汶水南流,浸浸乎为成都之屏障。清时为直隶州,民国改州为县,今为阿坝藏族自治州治。州志据映奎此志序谓:“宋、元以前无可考,明宋秋崖延王玉垒创修《威茂通志》,及薛南岐而书始成。康熙二十五年,知州李斯佺重修之,未经授梓。”此志为映奎访得《李志》写本,依次增纂而成,全书共十门,每门各有小序。但体例未臻,纪载疏略,似为未成稿也。

汶志纪略四卷清嘉庆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锡书纂修。锡书字见庵,山西静乐县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嘉庆四年任汶川知县。六年调署蒲江,八年调署蓬州,十六年回任汶川,是年秋领咨到京引见,十八年再回任汶州,二十年去任。尝三仕汶川,参差者十有六年,故知邑事甚详。锡书嗜学好著书,尤长于《易》《礼》,著有《河洛图说》《周官图说》《署山又见》等书。是编为锡书亲为执笔,邑士高从孔、孟其敏辈相协编辑,成于嘉庆十年,即在是岁付梓。其后道光、同治曾二次增补职官、选举、孝义诸门,光绪二十二年又增《续志》四卷,按是编迭经增续翻刻,传本较多,而原本则极稀有。按汶川居四川西部,在岷江上游,东界东岷山,西界西岷山,其县在东、西岷山之间。据沿革,汉为汉阳郡地,后周始置汶川县,唐时属茂州,明改属成都,清雍正五年复属茂州。其县川流,岷江为县之大水,源出岷山主峰羊膊岭南,县名盖取岷江之意。而不曰岷,而曰汶者,《禹贡》曰:“岷山道江。”《史记》作“汶山道江”。《司马温公类篇》注汶音岷,汶与岷,盖二字而一义,古人名江则汶,名山则岷,以示区别耳,县之古迹,有石纽村,即刳儿坪,相传为圣母生禹处,其地有禹王庙,圣母祠。按禹生石纽之说,始见于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寰宇纪》云:“石纽村在今茂州之汶川县北四十里。”《括地志》云:“石纽在汶川县西七十三里。”《元和志》云:“禹生处名刳儿坪。”诸书皆言禹生石纽,石纽在汶川县境。风土志载县物产,有锡书小序曰:“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