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笔记_译本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译本序(4/10)

治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地主的统治了。

《两地主》也是一篇讽刺性很强的特写,讲的是两个性格各异的地主。一个姓赫瓦伦斯基,是个退伍军官,好像没有打过仗。此人“心地善良”,但有一些“奇怪的见解和习惯”。他瞧不起无钱无势的贵族,对他们“决不肯平等相待”,至于对那些地位卑微的人,更是“不瞧一眼”,要是需要同这些人说句话,他的声音便变得“像公鹌鹑”。他还没有娶妻,很好色,在路上一看见漂亮的女人,便穷追不舍。他喜欢打牌,但只愿同身份低的人打,这样他可以随意呵斥。等到同省长或其他高官打牌时,他那态度便发生惊人的变化:满脸堆笑,整个人变得像蜜一样甜。他还喜欢抛头露面,在各种庄严的公共场合上表现不凡。他很吝啬,所以竟不愿意接受贵族长这样的荣誉头衔。他大概怕开销大,不合算。

另一个地主是斯捷古诺夫。他自称是“老实人”,办事“按老规矩”,生活中的一切都保持古风。可有时也会赶新潮:为了显示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十年前便从莫斯科买来一台脱粒机,可是一直把它锁在棚子里不用,心里便很满足。他待客十分热情,显得是个“好心肠的人”,然而对附近的庄稼人却很不客气:例如近邻的农家有几只鸡跑进了他的花园,他便大喊大叫,不仅把鸡没收,还要抓住那个进来赶鸡回去的小姑娘鞭打一顿。他对奴仆也很残酷无情。他吩咐人鞭挞奴仆,自己坐在凉台上一边喝茶,一边随着鞭打声的节奏喊:“啪啪啪!啪啪!啪啪!”他对那些不够听话的庄稼人就更狠心了,把他们“送去当兵,把他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拆散开来”,即使这样,他仍感到不解气,因为这样“也根除不了”。他还总结出一套理论:“老爷终究是老爷,庄稼人终究是庄稼人”;“如果老子是贼,儿子必定也是贼”。

在其他一些篇章中还描写了各种类型的地主,如蛮横地抢占他人土地的地主(“猎人”的祖父);精神空虚、变着法子折磨庄稼人和家仆的科莫夫;穿着像马车夫,表面上对农民客客气气,可又使他们心里害怕的柳博兹沃诺夫;设立庄园“办事处”,通过一批爪牙进行管理的女地主洛斯尼亚科娃,等等。通过对这些地主乖僻行为和习性的描写,自然使读者联想到,在他们主宰下的黑暗王国里,广大的农民会有什么样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