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儿,茫茫然感到很不愉快,不知如何是好。右边的车轮几乎全歪倒在车子底下了,似乎怀着说不出的绝望,那车毂朝上仰着。
“这一下怎么办?”我终于问。
“就怪那些人!”我的车夫说,用鞭子指了指送葬的行列,它已拐上大路,正向我们走近,“我一向就忌讳这个,”他继续说,“这兆头准着呢——遇到死人会倒霉……准定。”
他又去找那匹拉梢马的麻烦。那匹马看到他情绪不佳,态度严厉,就决心站着不动,只是偶尔谦卑地甩甩尾巴。我前前后后来回踱了一会儿,又在车轮边站住了。
这时候死人已经赶上了我们。这个悲哀的行列缓缓地从大路拐到草地上,从我们旁边绕了过去。我和车夫脱下帽,向神甫鞠个躬,跟抬棺材的人对望了一眼。他们费劲地走着;他们宽阔的胸膛高高地鼓起。跟在棺材后边的两个婆娘中有一个已经相当老了,脸色苍白;她那发呆的因悲痛而扭曲了的脸仍保持着严肃庄重的神情。她默默地走着。偶尔抬起一只干瘦的手去擦擦那薄薄的瘪进去的嘴唇。另一个婆娘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女人,两眼发红,流着泪水,整张脸都哭肿了。她从我们旁边经过时,停止了哭诉,用袖子掩着面……当死人从我们旁边过去,再回到大路上时,又响起了她那悲悲切切的、令人肠断的哀号。我的车夫默默地目送那有节奏地晃动着的棺材过去后,向我转过头来。
“这是为木匠马尔滕出殡,”他说,“就是里亚博沃的那个。”
“你怎么知道的呢?”
“我一看到那两个婆娘就知道了。那个老的是他娘,年轻的是他老婆。”
“他是病死的吗?”
“是的……得了热病……前天管家派人去请大夫,可是大夫不在家……这木匠是个好人哪;他有点好喝酒,可他是个挺棒的木匠。瞧那婆娘哭得多么伤心……话说回来,大家都知道婆娘的眼泪不值钱。婆娘的眼泪就像水……可不。”
他弯下身,从拉梢马的缰绳下面钻过去,双手抓住马轭。
“可是,”我说,“咱们怎么办?”
我的车夫先是以膝盖顶住辕马的肩部,晃了两下马轭,整了整辕鞍,然后又从拉梢马的缰绳下面钻出来,顺手推一下马嘴,走到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