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棵大槐树_第1章 永远的故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永远的故乡(1/2)

在元朝末年,统治者和百姓的矛盾逐渐激化,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常年的征战民不聊生,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村,李老爷子一家,正在吃晚饭。"爹,村里的二狗刚传来了部队的消息,全国在八月十五那天一起杀达子。老百姓和军队联合作战,这回一定把他们打回老家"。听了儿子的话,李老爷子只觉得浑身一热,眼泪不由自主的涌上了眼眶,多少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呐。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村里的青壮年都拿起了武器,走出了家门。对于压迫和奴役他们的元朝统治者挥起了手中的大刀,几日后,战争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被推翻。新的时代终于来临,这就是朱元璋统治的大明朝。结束了战争的人们欢欣鼓舞,走上了街头,放鞭炮,舞狮子,扭秧歌,尽情释放被压抑了多年悲伤和痛苦。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不幸的事情却是常常发生。当时,山西的战事相对较少,经济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人口繁衍的比较快,特别平阳府一带,外省难民大量涌入,形成了地少人多的局面。而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因为频繁的战乱,使得这些地区的民众死伤无数,加上黄河,淮河多次的决口,导致了中原田地被淹,房屋被毁,死亡人口不计其数。朱元璋召集大臣开会说道:"今日最急之事便是开辟田地,增加人口。各位爱卿,谁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奏上来。"大臣中有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总监宋纳等人提出了移民垦荒的政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洪通大槐树移民是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官方移民,在中国移民史上占有空前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了,移民并不是只移洪洞县人,而是将山西各个地方的人都集中在这里,然后再迁往全国各地,因此,许多移民后裔将迁出地大槐树,作为祖籍的一个象征和标记,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到永乐15年1417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了平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过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到了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政府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