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底色:许亦斌文艺活动笔记_第2章 开卷有益(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开卷有益(一)(4/5)

影我的兄弟总是爱打盹……每当农忙秋收的日子晚上剥苞米,父母就对我们说:快点儿剥,好叫恁姐姐给讲故事听!

于是,就在这样的夜晚姐姐就一边剥着苞米一边给我们讲一些民间故事传说。有那么一阵儿我俩总爱跟着她在一起干活儿,好让她给我俩讲故事!

姐姐还在上学的时候,我总爱翻她的书包,找她自己在学校里新发的语文课本,看里面的鲁迅先生的《社戏》。对《社戏》里面写得那一群孩子去看社戏,回来的时候就在这样的夜晚月光下到附近的地里偷自己家和邻居地里的豆子烧着吃的情景……那夜,那月,那河边两岸的夜景群山灯火此情此景一直痴迷到如今!另外,课本上还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民间传说故事。记得还有冰心先生的《小桔灯》、杜鹏程先生的《夜走灵官峡》等。后来,我还在姐姐的书包里竟还发现了一本民间故事集。我翻看里面的内容,嘿嘿!原来以前听姐姐讲的故事全是出自这里!嘿嘿!看起来姐姐她的口述能力还挺强哩!哪像我自己这样笨嘴拙腮记忆力差,只能依赖于写作笔记。姐姐后来还是发现了我老是翻看自己的书包惹得她老大不高兴……可是书包里面书的新内容不断在变,诱惑力总是在吸引着我!此举虽然有些讨厌让人难以接受!但也给我的少年时光增添了不少乐趣,尽管这乐趣是建立在他人不能接受的基础上。这对我今后的成长补充奠定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基础,也就顾不上姐姐的极力反对了!那个时候我已有了一定的初步阅读理解能力,自己也拥有了姐姐那样的课本。只不过自己是在提前“阅读预习”了一下,另外,自己见识到的课外活动书籍也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像《少年文艺》、《故事会》、《小葵花》、《红蕾》、《新村》、《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自己还曾先后订阅过《中国少年报》、《小葵花》、《红蕾》和后来的《文艺生活》等报刊杂志。

也许是我对文学文字有一种先天性的捕捉力,以前还在生产队里分粮食。自己一个人在一堆一堆分别写着各户户主姓名的纸条中寻找到写有父亲姓名的纸条就别压在那堆,也不吱声蹲在那堆旁守着,喊一声:找到了!等父母也过来找到翻看纸条,就是连这身边的人都觉得稀奇!还有一位生产队的会计也是我家的邻居,等以后再分东西写纸条就先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