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各种草图和笔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沈默轩首先打破沉默:“这次的主题很契合我们的理念,我们要展示的是未来社会中人与技术和谐共存的愿景。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林悠然轻敲着桌面,若有所思地说:“我想到一个点子,我们可以通过光影模拟出未来城市的生活场景,比如全息影像的日常交流,空中交通系统,还有虚拟现实与现实世界的无缝对接。”
苏瑾点头赞同:“在音乐上,我们可以混合电子合成音色和传统乐器,创造出既现代又不失温情的旋律,体现未来科技的温度。”
诺亚从技术角度补充:“我们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互动,让观众通过语音指令与舞台上的光影互动,甚至可以实时生成观众面部的未来形象,让他们‘遇见’未来的自己。”
这时,一直安静聆听的团队助手小雨也加入了讨论:“我觉得还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元素,比如展示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传递积极向上的未来观。”
沈默轩微笑着总结:“这些想法都很棒!看来我们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接下来,我们需要细化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场震撼心灵的光影交响曲。”
随着计划的逐步展开,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与创意挑战。沈默轩发现,要将如此宏大的构想变为现实,他们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整合——如何让全息投影、人工智能互动、以及复杂的音乐编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天衣无缝地协同工作。
沈默轩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所有技术模块能够同步运行。林悠然,你负责的视觉效果部分最为关键,我们怎么确保全息投影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林悠然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我们需要开发一套定制的软件来同步投影机的动作,同时利用传感器和算法实时校正画面的微小偏差。这需要与诺亚密切合作,优化他的ai互动程序。”
诺亚点头同意,同时提出:“我会增强ai的学习能力,让它能够预测并适应观众的行为模式,这样互动就能更加流畅自然。不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它,时间紧迫。”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