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杯倒。”邓玉万万无奈:“你们啊,今后不许再提苏凉。桃花酒,今夜就饮!”“欸!”小乔和蕊心一齐应着,跟着邓玉一路热闹过去。
“你的簪子。”邓玉回眸,意外捕捉一双青翠欲滴的眼眸,只见黑色缎面云的长袖中一只修长白皙的手擎着她的簪子,再往上,纯白狐皮的鹤氅一裹,青丝用白玉冠着。邓玉阅读诗词无数,凭大学时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功底,搜肠刮肚,回忆起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的诗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严寒深夜,美少年犹如冬日暖阳,看似冷峻,实则犹如暖阳洒在主仆三人心上。望着眼前的盛世美颜,三人皆屏息凝视。
“簪子!”少年拽过邓玉的手,直接拍在她掌心,好没耐心。邓玉回神道:“多,多谢。”摸摸发鬓,这才发现自己的簪子掉了。
“在下尹生。姑娘贵姓?”少年一脸冷峻,故作冷静。
“我家姑娘芳名岂是你能问的?”小乔挡在前面。
“这有何妨?京华书局邓府。”邓玉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心里却多了一分难以言说的窃喜。
“记住了。”少年面无表情,遗世独立,赫然离去。
主仆三人面面相觑。
月色如洗,回到府上,已是深夜。邓玉第一次认真看看这偌大的府第,这不单单只是私家宅邸,更多了一层文化传承的意味。邓氏一家,既富且贵,代代传承着渊博深邃的文化基因。时光,在夜色与墨香中,缓慢流逝,如同流淌在血脉中的诗意时光。邓玉认真搜索自己的知识储备库,细细揣摩着古往今来的刻书足迹。根据出版史,古代书籍出版主要靠官刻、坊刻、私刻等,其中坊刻为古代书商刻书,比较有名。她的眼中映着那些古老书坊的辉煌:郑天泽的文书堂、刘锦文的日新堂,叶氏的广勤堂和杨氏清江书堂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除汴京外,南京、苏州、吴兴、徽州、杭州、北京都是书坊集中地。
古今学问,汪洋如大海,自己一介女流,“初来乍到”,“初出茅庐”,如今信得过能交心的只有小乔和蕊心,苏凉让她摸不透,邓公和王氏也对她的底细一无所知,想要在这世道中生存,谈何容易呢?现代难,古代亦难。又一转念,面对等待着她去探索的这个新世界,那份兴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