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祖传的印刷工坊名声在外,其艺术之美享誉盛世。邓府也聚集着众多俊杰,使一向爱才惜才的邓林翼颇为以此自豪。半月前他收到一封昔日同窗寄来的书信,信曰:
吾兄林翼,犬儿尹生十六岁,书生意气,正是求学之黄金年代。此经年我带兵打仗,已置身家于不顾。生儿天资聪颖,甚求上进,只恨儋州家乡已无良师。二十年前,你我曾师从同门,研习义理、探讨国事,宛如昨日。金陵名师如林,尹弟知你膝下只有一女,今将吾子托付于你,你二人可以父子之名朝夕相对,望你量才使用,不加拒绝,此子将来定不负你我之所望。
因着盛老夫人故去,邓公便一直将尹生安置在书局之外的清爱堂。他与尹生虽无血缘之亲,但书信字字玑珠,他暗下决心却必将肩负起箓教子弟之责,便重金聘请了名师裴先教习书法。半月来,尹生多数时日在堂中聆听先生教诲,临摹字帖中的珍品,却不想自己未曾与这孩子见面,其爱女已经与他结下一面之缘。
这日,邓林翼特派小厮将尹生接入府中。小乔跑去给邓玉报信儿:“姑娘,真真绝了。可还记得那日咱们夜晚溜出府去吃糖藕?”
“记得。”邓玉近日变成了彻底的书蛀虫,一手擎着桂花糖糕,一手翻着书回答着。
“那位捡了您珠钗的公子!”
“尹生!”邓玉不知怎的将书一丢,高声叫道。
“老爷将他接入府中了!”
邓玉蹙眉思量,原本安宁的琴棋书画时光忽然多了一份悸动。此时无人料想,这个少年持重、刚毅冷峻的十六岁少年,必定不会是个安静的存在。
“姑娘,老爷叫您去前厅。”蕊心过来传话。
“你二人随我一同去吧。”邓玉觉得这倒是一场有趣的相遇。
“玉儿,来见过你的尹生弟弟。”邓林翼温声启齿,不无戏谑。
邓玉闻声望去,好一位青衿白面书生,好一张令世间女子动容的面庞,此般风雅境界,令她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在古代见识得到如此这般俊俏男儿,也算是运道上佳了。
“在下尹生,见过林伯伯。”少年躬身行礼,英气勃发的面容之上,总觉多了一分凉薄。
“生儿不必多礼。既是旧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