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由法司勘问,并且在闻太师呆在朝歌的那几天,一改往日不理朝政,只知享乐的模样。但是这种情况却在闻太师再次离京之后重新恢复原状,纣王故态复萌不说,还把关进大牢的费仲和尤浑放了出来,官复原职,依旧陪侍在他身边,至于曾经答应过闻仲的那七条忠心的谏言更是抛之脑后。
在王筀鵀的印象中,闻仲闻太师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出现的,并且因为他不仅仅是殷商的臣子,还是截教通天教主门下四大亲传弟子金灵圣母的弟子,会五行道法,呼风唤雨不在话下,实力高超,所以王筀鵀并没有觉得他带兵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闻仲却是一名文臣,商朝的百姓和臣子们都认为“纣王手下,文有闻仲,武有武成王黄飞虎,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虽然从闻仲带兵的情况来看,他仗打得也挺好,本事一点都差,绝对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但是他这个“太师”一职确确实实是文官的职位无疑。
这就不免让人纳闷了,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出现叛乱,不是身为武将的黄飞虎领兵平叛,反而是身为文官的闻仲去了?
更何况,商朝一共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於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四大大诸侯的作用就是帮着朝廷安抚并镇压那些小诸侯。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叛乱,不管这七十二路诸侯是不是北伯侯崇侯虎管辖之下的小诸侯,但是既然他在北面,那么让他来平叛,要比从朝歌出兵省好多事吧。
可是纣王他们并没有,是北伯侯崇侯虎不忠心吗?相反,在四大大诸侯当中,身为北伯侯的崇侯虎是最忠心朝廷的一位,他帮着纣王建造了鹿台,并且支持苏妲己做王后,对纣王的所作所为基
本上大多都表示支持。或许他不是那种分辨是非对错的臣子,但是他对朝廷和纣王的忠心却不能怀疑。
王筀鵀忽然想到姜子牙建议西伯侯姬昌起兵讨饭他,并且姬昌会同意,正是因为他对纣王的这份忠心,而不是他们向天下列出的那一系列的崇侯虎的罪状。
如果说崇侯虎无能,所以朝廷没有用他,那绝对是错误。在西伯侯姬昌讨伐崇侯虎的时候,崇侯虎打了败仗,曾经对弟弟崇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