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时光_第2章 都市边缘 · 邻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都市边缘 · 邻居(2/6)

莱山规划局的时候,经常给他汇报工作。现在已经是书记了。”

苏易有些诧异,体制内的人不是应该有单位的福利房么?于是又看了一眼这个打电话的男人。看起来四十出头,有点发福。衬衣下摆扎进裤腰里,一条深色的长裤不算熨帖,倒也算干净。一双皮鞋看起来有点旧,鞋底边沿有一些泥渍。而这个男人说的崃山的李书记就是李云岫,曾经是苏易父亲的秘书。在到崃山之前,是木江的市长。后来到崃山做了一年市长,今年升任崃山市委书记。

匆匆一眼,男人已经进了房间。苏易也继续朝楼下走去。

到了楼下,苏易在老街上信步走着。一来熟悉一下这个环境,一来准备找一家合适的餐馆。在榕市,从前当地人把那些路边小餐馆叫做“苍蝇馆子”或者“鸡毛店”,意思是餐馆里到处都是苍蝇,像一地鸡毛那样杂乱。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其,“苍蝇馆子”竟然成了蓉市的特色小餐馆的别称,甚至在坊间评出了十大苍蝇馆子,不少外地人专程慕名而来。而“鸡毛店”则已经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品牌。

在一家叫“停外面”的小餐馆门口,苏易被这招牌吸引。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个段子:说是一个乡下人到城里办事,到了中午饭点,看到一家小面馆,于是走了进去。

因为怕别人说自己乡下人啥都不懂,进来前就看了门口的牌子。进门后,很老道地对服务员说:同志,来一碗停外面!

服务员很不耐烦地说,城里没停外面。

乡下人很理直气壮地说:咋地?牌子上写着呢,咋地,乡下人吃不起?

服务员一愣,于是走到门口,一看,原来的确有个牌子写着:自行车停外面。不过自行车三个字比较小,停外面三个字却很大。

苏易心想,现在店铺太多,起名都已经词穷了,连这个段子也成了店招。不过想想那些“厕所烧烤”、“马桶串串”比起来,这个也算是有底蕴了。

苏易看着门口店招下面的内容:炒菜、烧菜、蹄花、面条、水饺、抄手、肥肠粉。开这种小餐馆的多是外地人,一个不大的堂口,却什么都卖。这算是榕市比较典型的“苍蝇馆子”了。

这种馆子的特点是价廉量足,品种多,比较实惠。苏易看了看帖在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