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拉响鸣笛“呜……”缓缓驶出了车站,人们回乡的心随着火车的启动,慢慢变得安稳,躁动才开始慢慢平静。始发站出发,车厢相对平衡,只有极少数人站着,行李架上塞的满满当当,放不下的最后都塞在了座位下。有的人拿出零食,和在打工的地方买的特色食品,开始慢慢品尝了起来,津津有味地嚼着,引来旁人羡慕的目光,甚至有人吞咽口水,也有人假装视而不见,闭目养神。
不久后,餐车开始叫卖,声音由远到近:“香烟,瓜子,方便面卖喽……”
有几个老乡一起回家的,聚集在小桌前打起了纸牌。
我同座的人拿出他的零食递在我面前,要跟我分享,强烈的自尊心和一丝丝清高,迫使我连忙推却:“不用不用,谢谢谢谢!我不饿的。”同座人也不好再坚持,便收回了手,自己吃起来了。
火车开动不久,就有穿着帅气乘务员出现在车厢,有男也有女,都很年轻,穿上制服的他们看起来很精神,也很严谨,但并不严厉。他们不厌其烦地整理着行李架上大伙的行李,尽量让其规整,车窗的窗帘被弄的乱七八糟,也是他们要整理的对象,有的人把背包挂在了窗户上,他们会和善地劝导,并说明:“这是挂毛巾的地方,不能挂重物。”乘务员的出现给整个车厢带来了文明和素养,不止他们的服装帅气,他们的行为举止也让人肃然起敬。这个年代的人其实很多都没啥文化,读的书并不多,再加上人潮拥挤,不文明的现象处处都是,但是乘务员并没有抱怨,而是安静耐心的作出了榜样,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教养。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印记,让我受教,让我心生敬畏。这或许就是毛主席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吧!
当列车停靠一个又一个站点后,车厢慢慢拥挤起来。跟车上人聊天后我才知道,来江浙一带打工的特别多。苏州、无锡、镇江等涌上来大量的民工,有的把蛇皮袋包裹直接从窗口塞进来,人跟着也从窗口爬了进来,好像必须赶上这趟列车,不然就会错过最后回家的列车一样,是的必须赶上,这个年代错过车就意味着很多麻烦和痛苦接踵而来,退票要看运气,再去买车票也要靠运气,有的人打了一年工却可能只挣到一张回家的车票,还错过了,那该多么痛苦和绝望。
等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