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存勇没有想到裁缝店的生意那么好。店铺位置就在农贸市场出入口对面,人流量很大,门面装修很有特色,那些都是三个年轻人的功劳。
他的收费跟路边摊一样,再加上邻居的宣传,每天光是缝补和修改衣服的收入就过百元。
他有空就做一些童装,挂在橱窗上,标上几十元的价钱,迅速吸引了很多人。以这些童装的材料、款式和做工,实体店里都是双倍的价钱。
开业的第二个月,苏存勇接到了第一单大生意。一对老夫妇走进店里,看着墙上的布料和挂起来的成衣,老伯问:“师傅做不做西服?”
苏存勇说:“做的,我们这里承接所有服装的定制。”
老太太问:“你看我要是做一身旗袍,这身材是不是胖了点儿?”
苏存勇打量着微胖的老太太说:“请你相信我,做出来的旗袍一定很合身,一点儿都会不显胖。”
老夫妻说,他们的大孙子过半个月结婚,还没买到合适的衣服,到商场里走了几趟,看得上眼的,至少都在两三千以上。
苏存勇和他们一起挑选了布料和款式,说:“给你们做一套西装、一件旗袍,收一千八百元。不满意不收钱。”
结果两位老人的反馈是,他们的风头赛过了儿子和儿媳妇。每一位宾客都盛赞爷爷和奶奶的衣服好看、有品位,有的还问是什么牌子。
老人说:“我们还替你发了很多名片呢!”
苏存勇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苏怡,言语中掩饰不住的兴奋。
他说:“这个月的营业额竟然有七千元,我昨天数了数现金零钱和查看微信账单,简直不敢相信。”
苏怡雀跃地说:“恭喜苏老板财源广进,快给我三百元作为分红。”
苏存勇笑着说:“以后每个月给你30的分红。这事全靠你们赶鸭子上架!我现在感觉很充实,原来自己开店跟打工是完全不同心态的。”
说完,他就给苏怡转账了二千块。苏存勇还记得那一天,三个年轻人围住他,杨骏说:“我们经过市场调查、现场巡视,已经租下了一间店铺,苏怡把按金都交了,合同也签了,没得sayno。”他当时信以为真,只好点头同意。也只有年轻人才有这样说干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