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中国,为西方研究中世纪的学者提供了封建制度比较研究的材料。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中,王权衰弱所牵涉到的制度,跟10世纪法国的制度有几分相似之处。封建领地的划分延续了相似的时间长度;其次,像在法国一样,一定数量的大诸侯导致了领土的重组。
我们不会尝试着列举中原所有的诸侯国,但应当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形成是地理因素的结果。今日中国的行省,常常相当于几个欧洲国家那么大,与永久性单位相一致(像后者所做的那样),在整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中,这些单位总是反复出现。这些大的地区性单位,在古代中原的诸侯国中就已经很明显了。比方说,在西北,位于渭河流域————这条河流是从黄土中开掘出来的,俯瞰着河南平原————即今天的陕西省,从这段历史时期开始以来就固定了。我们已经看到周王是如何离开这些西部地区向王座进军的。被周天子们抛弃的这个边境国王的角色,已经被他们分封的诸侯秦伯担当起来了,他们在陕西建立了自己的封地,注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山西的黄土梯田上,建立起了另一个诸侯国,这要归功于它高于中原之上的地理位置在建立霸权上的优势,而且,这一优势让它能够把这种霸权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第三个强势诸侯国,建立在山东东部,这个个性独特的省份,从神圣的泰山一直延伸到中国的“布列塔尼”[1]————岩石嶙峋的山东半岛。在长江中游的湖北(这是一块湖泊纵横的浅盆地,那年头被森林所覆盖),蛮族部落被汉文明的榜样所吸引,自发地采用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在这里建立了第四个大诸侯国。迄今为止,我们只提及了最强大的诸侯国。如果打算列举所有其他的诸侯国(包括从封建领地中再分出去的更小的诸侯国),我们应该可以得到大约60块封地。
同样,我们也不应该纠缠于各路诸侯之间龙争虎斗的具体细节。它们就像11世纪法国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一样单调乏味,只有从历史地理学的观点看才是有趣的。在这里,重要的是社会结构本身,以及这段时期的社会生活,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对等物。
这是中国的骑士时代。这一时期的战争是有侠士风度的战争,用来作战的是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