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19章 大时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大时代(2/13)

明显象征色彩的非凡翱翔而言,李白甚至比道教走得更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当他们不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时,唐代诗人就会满足于想象中的水陆山川、天高海阔,这意味着风景的创造。下面是王勃(649——676)著名的对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维(他也是一位著名画家)下面的这行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积雨空林烟火迟。

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空间想象,以最敏锐的印象主义风格表现出来。下面就是一幅洞庭湖的图画: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这是山景: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一幅黄昏的景色: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幅夜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访僧的古典主题中(诗画是共通的),你不难发现佛教和道教的灵感: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下面是探访一位道教隐士: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在说到李白的时候,如果不提及另一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他的朋友兼竞争对手杜甫的话,那将是不公正的。杜甫也是一位风景诗人,正像在这幅秋景中所显示的那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