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者、英勇无畏的瞿式耜也皈依了天主教,取教名托马斯,这位基督徒军人,为南明王朝的末日增添了光彩。1650年,耶稣会神父卜弥格[2]离开桂林,代表南明王朝去欧洲请求基督教国家的帮助。但就在同一年,一支清军带着不惜一切代价征服两广的使命被派往南方。在他们逼近的时候,软弱无能的朱由榔惊恐不已,不顾瞿式耜的恳求,逃出了桂林。尽管被主子抛弃,手下的将士也逃掉了一半,但瞿式耜依然领着最后留下来的追随者保卫着桂林。城市最终还是被攻克了,战斗到最后的瞿式耜被俘。满族人遵循他们一贯的策略,试图获得他的支持,在毅然拒绝背叛主人之后,瞿式耜被斩首。由于他的英雄主义精神,征服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650年)。不久之后,满族人攻克广州,朱由榔逃往缅甸(1651年)。
明朝大业最后的捍卫者是郑成功,荷兰人与葡萄牙人都叫他koxga(国姓爷,这是中国老百姓对他的称呼)。
郑成功是远东历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是海上中国首屈一指的、也是与生俱来的代表,其在太平洋与印度洋各沿岸地区的扩张,是19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个普通渔民,后来成了一名海盗首领。郑芝龙的年轻时代是在澳门度过的,葡萄牙人在那里给他施洗;随后他生活在西属马尼拉,又从那里去了日本,在日本娶妻成家,郑成功就是这次婚姻的产物。回到中国后,郑芝龙成了一名为明王朝效力的海盗,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抗击满族人(1645年),后来被人出卖,成了满族人的阶下之囚,被押送到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1646)。他的儿子郑成功发誓要为父亲报仇。郑成功扬帆出海,率领他神出鬼没的小舰队,16年来不屈不挠地对南部沿海各省的总督展开了海上游击战。
郑成功是从获取岸上的可靠根据地开始的。1653年,他建立了一支以福建的厦门岛为基地的海军。1656年,他攻占了崇明岛,那里控制着长江的入海口。1659年,他溯江而上,大胆地围攻南京城。被击退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台湾岛,自1625年以来,荷兰人就在那里扎下了脚跟。他在自己的厦门老巢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于1661年4月30日在台湾岛登陆。1662年2月1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