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_《恨别》杜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恨别》杜甫(3/3)

愈发浓烈。如“洛城一别四千里”,直白道出离家之遥,凸显思乡之切;“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创作背景中的颠沛流离,使这种思乡念亲之情深沉而痛苦,成为诗歌情感的重要基调。

增添忧国忧民之思

-安史之乱持续五六年,国家动荡,百姓受苦。杜甫身处其中,目睹战乱惨状,内心充满忧虑。“胡骑长驱五六年”“兵戈阻绝老江边”,既写叛军的肆虐,也表达了因战乱自己被困江边的无奈。他的情感不仅局限于个人离别,更上升到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担忧,体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融入对战乱平息的期盼

-尽管杜甫饱受离乱之苦,但听闻官军在河阳取胜,仍燃起希望。“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表达了他对战乱尽快平息的急切期盼。这种期盼源于他渴望与家人团聚,更源于对国家恢复和平、百姓重归安宁的向往。创作背景中的战局变化,为诗歌情感增添了一丝希望,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复杂。

加深身世飘零的感慨

-漂泊蜀地,杜甫目睹草木变衰,联想到自身年华老去,却因战乱被困,有家难回。“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借景抒情,将自然变化与个人遭遇相联系,抒发了身世飘零、时光流逝而一事无成的感慨。创作背景中的漂泊经历,让这种感慨真挚而沉痛,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



本文链接:https://m.tailaixsw.com/215_215334/1675041.html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