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先肉后菜,夹起一片肉在锅中来来回回涮几次,略带粉嫩时口感最佳。
涮好的肉要沥干水分,取少许小料淋在肉上,这样可以保证小料从头到尾口味如一,不会因为把肉放到小料中蘸取,汤水冲淡小料的浓稠。
肉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下菜了,酸菜首当其冲,为了去腻,来点大白菜为了清口,再来些冻豆腐,吸足汤汁的冻豆腐实在太过瘾,最后再涮粉丝,那叫一个顺滑,最后的最后,盛上一碗汤,配上刚出锅的芝麻烧饼,圆满。
聊完火锅系列,再聊聊米云家乡的类似火锅的湖南钵子菜,又称炖钵炉子菜、炖钵菜,是湖南省传统的名菜,属于湘菜系。它与北方的涮锅、四川火锅、砂锅同出一脉,共同特点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钵子菜烹饪方式强调的是久煮入味,暖人脾胃,围坐而食,暖人心扉,给人们带来独特的饮食体验。
钵子鸡是其中的代表,讲究一个“热”字,崇尚土钵子的常德菜,有“一热过三鲜”的说法。这道钵子鸡非常适合秋冬季节食用,暖暖的鸡汤一碗下肚浑身暖和,两碗下肚不穿秋裤。
它沿用了古老的烹饪方式,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在钵子里沸腾着,不高不低的绝妙温度让鸡肉的鲜美完全散发出来,肉质紧实、富有弹性、嚼劲十足,越煮越入味,肉质依旧鲜嫩不柴,给人带来惊喜。
湖南钵子菜的独特韵味和制作工艺,体现了湖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种烹饪方式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团聚的欢乐。
钵子菜属于湘菜系。其实,这种烹饪方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及至今日,无论早晚,常德人的餐桌上都必不可少,这就是钵子菜。
常德民谣曰:“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喜欢用钵子这个厨具做炖煮的菜式,是中国传统鼎食文化的遗风。
炖钵菜常用的钵子是常德地区产的土钵、砂锅等土陶制品,和火锅涮锅用的金属容器不大一样;再者,火锅食材多为生食需要食客涮煮食用,而钵子菜是将事先烹调好的菜肴装入钵中,但此时的食材多为初熟,并未完全软烂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