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视角的回忆录_第169章 钵子菜和火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钵子菜和火锅(4/10)

胶圈、炒肝、卤煮、炸酱面是重要的生活寄托。老北京人非常注重饮食,对于食物的做法与吃法的讲究也异常精细。作为北京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饮食文化也成为京派电视剧中着重展示的内容。

北京食风是多元饮食文化交融结合的成果,以某些菜品为例,如:烤肉、涮火锅则主要来自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饽饽、白煮肉则来自于满族传统的习俗规定,另外还有山东酱肘子、安徽臭豆腐、江南苏造肉等都展现了各地的饮食特色。

铜锅,肯定很多朋友想知道,为什么是铜锅涮肉,而不是铁锅、铝锅。首先,铜锅导热快啊,难道你想满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半小时,尴尬而友好的等待开锅?其次,铜锅经过特殊设计,让炭火更加耐烧。想想吃着吃着火灭了也是挺扫兴吧。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基本是红铜和黄铜锅子这两种。

正宗的老北京涮肉的锅底讲究“清汤”,这个清汤其实是有两种说法。一是锅底只有清水,放几片生姜几段大葱。升级版则是放些口蘑、枸杞和海米,再放其他边都是瞎来!

从来没有什么鸳鸯锅、麻辣锅和高汤锅!首先是人家更懂羊肉的真谛,再一个就是信仰,在清真餐馆你绝对吃不到假羊肉!而且清真在宰杀羊的时候,血早就放干净了,怎么可能还有血沫子。

涮羊肉的小料说实在,没什么正宗不正宗之说,符合自己口味的才是最好吃的,但是这也不是让你胡来的理由。

基础版:芝麻酱(分生熟,基本都是二八酱,两分花生酱,八分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

升级版:醋、酱油、现炸辣椒油、卤虾油、香油、葱末(葱白为佳)、香菜末和分开上桌,自行搭配。关于到底有没有黄酒,一直很有争议。

有人认为黄酒为酒,清真馆子里不可能有。还有种说法是,绍兴黄酒为调料,不是酒。孰是孰非也无从考证。

老北京涮肉虽然是很有仪式感的东西,但是涮品其实很简单。除了鲜羊肉,也就还有百叶、白菜、粉丝、酸菜和粉丝。配以糖醋蒜、芝麻烧饼和杂面,都是相当接地气儿的东西,但是也就是这些接地气儿的东西做出了最烟火气的味道。

吃之前要先涮几片羊尾油,肥肥锅儿,这样涮出来的羊肉,油润鲜嫩不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