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视角的回忆录_第169章 钵子菜和火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钵子菜和火锅(8/10)

土钵菜一直流传下来。”

无钵不成宴,钵钵菜除了来源很有文化历史底蕴,其盛器“钵子”,也相当“有来头”。

常德,在湖南的西北部,古称“柳城”。古人说,这里是“川黔咽喉,云贵门户”,这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称。李白、刘禹锡、范仲淹、朱熹、王阳明等大家,在这里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柳宗元更是把钵子菜视为其人生之“最爱”。

钵子菜的起源已经无法详细考证,不过在城头山上曾出土5000年前的陶釜和陶鼎,这就是钵子菜最为原始的形态。根据史料,常德人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吃钵子菜的习惯了。

我们的美食,一直讲究食器之美,陶器是最为古朴的餐具,一直保留到几千年之后,保留在今天的湖南常德。

时至今日,制作常德的钵子依旧是个精细活儿,前前后后有十多道工序,都必须对时间和温度有着精准的把握。

米云的家乡常德原本是由一个个渔村组成的,世世代代生活在渔船上的人们为了克服秋冬水上的冰寒湿冷,所以智慧地想到了运用钵子来热菜。

常德北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南下的寒流没有屏障可以抵挡;而且常德地处洞庭湖区夏季和春季格外湿热,钵子菜是正好可以祛湿驱寒。

钵子菜很像火锅,又和火锅不同,它和北方的涮锅、四川的火锅和广东的砂锅同出一脉,但它的烹调方式更加倾向于‘炖’。

无钵不成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如果不做几个钵子菜,就少了热烈。在一场正规的宴席之上,至少有四个钵子菜,才能体现主人的诚意和宴会的档次。

传统的湖南钵子菜有三种炖法,它们非常讲究。‘清炖’钵仔菜口味清淡,质地鲜美或软烂,汤多鲜醇。‘浑炖’钵子菜多为味浓、味厚、香辣汁浓醇的品种。‘侉炖’钵子菜主料软美、油香浓郁。

钵子里的炖菜,应该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具体就非常讲究了。

从古至今,钵子菜取材极广,烹制也很方便,鸡鸭鱼等荤菜和各种素菜都可以放到钵子里面炖煮。而鱼,恰是钵子菜的“灵魂食材”之一。珼鼎钵钵菜的“跳水鱼”,上市没几天,就已经成了店里的“新晋网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