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鱼以外,钵子菜里的灵魂食材还有土鸡、红烧肉、鸭子等,而珼鼎的酱板鸭遇上蛙,则属于改良后的“灵魂食材”,其受欢迎程度,已经证明了改良的成功。
“小火炉煨着小土钵子,热气腾腾,肉和菜在里面欢滋滋的,扑面而来都是原汁原味的香气,这种诱惑谁抵挡得住,尤其,它还特别养生,有烟火气。
让钵钵菜走出钵钵菜馆,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也是湖南人的愿望,方法就是开创钵钵菜‘打包’”,“湖南的非遗,要传承下去,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当然,也是略大胆的一步,谁能想到钵子菜也能打包呢?”
中国几千年文明,谁能说不是从舌尖上的享受开始的呢?而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界,火锅绝对属于扛把子级别的。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涮一顿火锅都是人生一大快意事。若论吃,古人可能比我们更懂得享受,也更讲究搭配。可别觉得火锅是现代人才想出来的“牙祭绝活”,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之河中,火锅的流行可以说是历久弥新的一件事了。
而川渝火锅,以其麻、辣、鲜、香的多层次口感,征服了大江南北的中国人。“现代版”川渝火锅的发源地,有三个地方在竞争,一是重庆的临江码头,二是四川泸州小米滩一带,三是四川自贡的乡宴。我们能从起源地推测出,川渝火锅大抵创始于寻常百姓家。
关于川渝火锅源流的传说太多,主要流传的版本是小摊贩改革传统大锅辣汤而来的“水八块”。这里的“水”指的是“下水”,即动物的脏器,比如肠头、脑花、胗子、毛肚等等。水八块中的“八块”,很可能是售卖者为了方便从锅中捞出不同的食材而搭造的栅栏。
今日“水八块”,我们都知道,动物内脏一直都是“便宜货”。直到今天,国外超市里的动物下水都是卖不上价的货物。而聪明务实的国人可没有洋人那么假精致,吃不上肉的贩夫和船工们索性开发出了涮食动物内脏的吃法,这样既可品味肉食的美味,又可省去花在饮食上的一大笔开销。
而重油重辣的烹调模式更能去掉食材的荤腥,也能帮助在盆地山区生活的人们祛除体内的湿气。由此一来,川渝火锅的吃法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馋哭14亿人,瞧妹说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