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起关陇_第7章 再回雍城,来自普鲁士的军工买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再回雍城,来自普鲁士的军工买办(1/4)

七月的关中,骄阳似火。

赵子铭率领李俊川及新招募的三名青年团丁。

一行五人沿着古关陇大道向东行进。

随着与雍城的距离越来越近,路上的马队、车队、驼队也逐渐增多。

然而,赵子铭也注意到不时有挂着米字旗或膏药旗的外国车队驶过。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了在夏国投资建厂的权利。

自那以后,夏国境内的布匹、火柴等轻工业品市场完全被外国货占据。

这其中便尤以日不落和倭国货居多。

即使在这西北内陆的关中地区,也未能幸免。

百姓将外国产的布匹称为洋布,将火柴称为洋火,还有洋钉、洋袜、洋针、洋纱……

与此同时,尽管市场上也有国人工厂生产的商品,但其规模始终难以扩大。

没办法,这些所谓的洋货价格便宜,质量又好。

而夏国人自己办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

无论是从成本还是质量上都被这些洋货压着打,根本就做不起来。

很快,赵子铭一行就到了雍城西关市场。

正值赶集日,西关市场此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除了来自十里八乡的农民们挑着担子来此售卖自家的农产品或者竹笼、竹席这等手工品之外。

来自各地的商人和贩夫走卒等等。

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云集于此。

由于省城长安目前正处于被刘镇华的镇嵩军包围之中。

因此雍城虽然地处在这偏远的关中西陲。

但此时也算得上是一处物资集散要地了。

就在赵子铭一行人即将走到雍城西门处时。

一辆马车突然停在他们的面前,里面一中年男子探出头来。

“请问,足下可是赵先生?”

赵子铭先是一愣。然后紧接着微微抱拳答应道:

“正是在下!”

这个中年男子应该就是他写信拖那位洋人朋友帮他找的人了。

之前在信中那位洋人朋友向他大致介绍过情况。

此人名叫杨瀚文,原是扶风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