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初言为严不同者如以十宝严一金佛一真珠严二珊瑚严等一佛十严历於十佛便成百严约圆融修故。
▲又上十华如次严前十佛即是十义而总别无碍。
又上十华等者第二别释义同一度成一佛故总别无碍者总融上二行布圆融二无碍故。
▲更有十义一用因严果以成人故是佛华严果由因得故二以果严因以显胜成果之后令一一因行皆无际故三以人严法而显用谓佛旷劫修因方显法之体用故四以法严人以显圆若不得法之体用因果不能圆妙故五以体严用以令周谓用不得体不周遍故六以用严体而知本若无大用不显体本之广故七以体严相而知妙谓相若有体便即入重重故八以相严体以明玄体如无相不显体深玄故九以义严教超言念由所诠难思能诠言离故十诸因互严以融摄如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等。
更有十义下第三约互严说於中有二一别约十义五对以互相严二收成四句以显互严今初十义在文可知然亦是於别释得名中释名之义若约相融皆持业释若约当相皆依主释如第一用因严果是华严之佛故二即佛之华故三即佛华严之大方广四即大方广之佛华严五即大之方广六即方广之大七即大之方八即方之大九即大方广佛华严之经十诸因互严乃含多义谓施之戒戒之施定之慧慧之定等前四成对后一非对但可大等严经不可以经严大等故不成对又为欲显因互严故言禅非智无以穷其寂等者举一为式余可类取谓禅无智但是事定若得智慧观於心性为上定故智不得禅乃为散善分别慧故慧若有定如密室灯寂而能照离动分别成实慧故所言等者等余万行如施不得戒非是真施破戒行施非真福故戒不得施亦非真戒悭贪不息非真戒故不舍财法正犯戒故余并可思。
▲又上来互严皆有相资相即四句今且约理行互严以明。
又上来互严下第二收成四句於中二先总标后初相资四句下别释。
▲初相资四句者一理由修显故以行华严理二行从理发则以理华严行梁摄论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证此法身故。
无不从此法界流者即从本起末证行从理发无不还证此法身者摄末归本证理由修显。
▲三理行俱融不二而二。
▲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非起行之真不从行显。
▲良以体融行而因圆行该真而果满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