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钞玄谈_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九(11/29)

标为佛华严也。

三理行俱融不二而二下此句有三节一此上正释以互融故不二不坏两相故而二非真流之行下第二反成上义上句反成行融理次非起行之真不从行显者反成上理融行良以体融行下三正成前义言体融行而因圆者行即是因以体融行故因行圆满行该真而果满者正成上行融理也行不该真何由得果耶。

▲四理行俱泯二而不二以理之行故非行行之理故非理是则能所两亡超情绝想非严非不严是谓华严。

四理行俱泯此句易了然上互融行融理而行在理融行而理存故不二而二今理行相夺故云二而不二。

▲相即四句理行全收准思可见则法喻交映昭然有在。

相即四句下但例前释若力用交彻即说相资有体无体即言相即若具作者一者唯理无不真故二者唯行理废己故三者俱融即行即理为一味故四者俱泯理即行故非理行即理故非行故双绝也言法喻交映者以华严像为喻喻以因行严佛故。

▲七华经十义杂心五义已见上文佛地论有二义一贯穿所说二摄持所化即杂心结鬘一义含之应除结鬘开成六义依此方训复有四义一常二法并如前辨三经义即众生径路四典义令见闻正故宝云经中亦有十义恐繁不引。

七释经十义杂心五义已见上文者即藏摄中谓一出生二显示三涌泉四绳墨五结鬘余则可知。

▲第四别释得名者先得后释先得名者大以当体受名常遍为义常即竖无初际遍则横该无外方以就法得名轨持为义双持体相轨生物解故广以从用得名包博为义包则广容博则广遍佛以就人得名觉照为义照则朗万法之幽邃觉则悟大夜之重昏华以从喻得名感果严身为义感果则万行圆成严身则众德备体严以功用受名资庄为义谓资广大之体用庄真应之佛身经以能诠得名摄持为义持性相之无尽摄众生之无边。

第四别释得名等者此中得名各取前七字别义例皆二义释之类前可知。

▲后释名者一就法中体用相对大之方广谓有体之相用故方广之大有相用之体故皆依主释若相即者即持业释二就人中果行相望佛之华非因位之行故华之佛非余行之佛故亦通相即三以人法相对大方广之佛华严非小权乘之佛等故佛华严之大方广非因位所得法故相即可知四教义相对亦通二释教望於义及前人望於法兼通有财并可思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