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瑜伽。此云相应。谓三业清净。表里如一也。吾佛设教。一死生之理。达鬼神之情。通幽明之故。慈悲所缘。缘苦众生。以显密语。令众生直悟本心。脱离业苦。其名曰灌顶真言。如以甘露直灌顶门。透体清凉。除人热恼也。始於阿难施食。不空三藏宣密言於唐土。梁集大德。纂为水陆科仪。以通三界幽显灵祗。自此僧徒因为瑜伽佛事。然必须戒行精严。理观通达。方能加持感应。若自破律仪。借营私食。非惟无益。损失多多。不可不慎也)。
智南印度人。传通三藏。及瑜伽密部。以开元己未达於番禺来京。勅就慈恩寺。寻徙荐福。凡所住之剎。必建大曼拏罗灌顶道场。作法祈雨。无不立应。玄宗深敬信之。异迹赫然。倾动内外。不空三藏等。皆师事之。理无不通。事无不验。随问剖陈。如钟虚受。至於语默兴居。凝然不改。喜怒逆顺。无有异容。瞻礼者莫知津涯。自然率服。
庚申八年。
辛酉九年。
禅师神会诏住南阳龙兴寺。
壬戌十年。
癸亥十一年。
祖度道一。
一在衡岳。日唯坐禅。祖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甚么。一曰。图作佛。祖乃取一砖。於彼前庵石上磨。一曰。磨作甚么。祖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祖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一曰。如何即是。祖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祖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於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祖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祖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有成坏否。祖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一蒙开悟。心意超然。
大慧杲曰。而今禅人理会道。牛喻心。车喻法。但只明心。法自明矣。但只打牛。车自行矣。且喜没交涉。若恁么。马祖驴年。也不能得悟去。
祥符荫曰。佛祖设教。因时而已。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