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南院棒折那。其僧忽契悟。遂奔回省觐。祖已圆寂。乃谒风穴。穴一见便问。上座莫是当时问先师啐啄同时话底么。僧曰是。穴曰。汝当时作么生会。曰某甲当时如在灯影里行相似。穴曰。汝会也。
祥符荫曰。唐季五代之际。巾子山下菩萨王於江南。浙闽之间。佛法大振。跛脚阿师方崛起於岭南。而法眼亦发轫於江右。禅苑宗风。於斯为盛。而祖壁立千仞。凝然不动声色。坐震雍容。洞上同安。当新丰唱拍广播之后。亦复风云体道。花槛璇玑。是知传持正脉。不在门庭施设。而真风绵亘。无可得而名也。
益祖住崇寿。
祖住抚州崇寿院。上堂曰。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
临济第四世祖
讳延沼。余杭刘氏子。亲炙南院六年。而南院寂。住汝州风穴。
辛卯二年。
临济第四世汝州风穴祖嗣宗统(四十三年)。
祖居风穴。
祖行化至汝水。见草屋数椽依山。如逃亡人家。问田父此何所。田父云。古风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又岁饥。众弃之而去。余佛像鼓钟耳。祖曰。我居之可乎。田父云可。祖乃留止。昼乞村落。夜然松脂。单丁者七年。
祥符荫曰。高风泠然。可想见也。传持祖道。岂在闹热门庭哉。
壬辰三年。
栴檀佛像。复至江南。
禅师雪峰支下长庆慧棱寂。
棱两处开法。众恒一千五百。化行闽越二十七载。五月日寂。
禅师道匡补住招庆。
癸巳(唐长兴四闽龙启元)年。
禅师玄沙支下大章山庵主契如寂。
如参玄沙悟旨。隐小界山。刳大朽杉。仅能容身。居之。禅者清豁冲煦同访之。颇味高论。不觉及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绕。豁有诗曰。行不等闲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非道难应伏。空拳莫与争。龙吟云起处。闲啸两三声。二人寻於大章创庵。请如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终。
祥符荫曰。古人住山林。蛇虎皆驯伏。今人居城市。同类相仇雠。道心何处见。请试着眼看。物我既一体。宁复有两般。心外境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