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州镡津李氏子。受记於洞山聪。居杭之西湖三十年。闭关不妄交。夜则顶戴观音像。诵其号必满数万声乃寝。自是世间章句。不学而能。
壬寅七年。
勅收传法正宗记辅教编编入大藏。
书留政府七十一日。时韩公琦览之。以示欧阳修。修方以文章自任。见其文谓琦曰。不意僧中有此郎耶。当一识之。与语终日。大悦。上读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之句。嘉叹久之。三月十七日有旨。宣传法院。收入大藏。勅赐嵩师号明教大师。辞让不允。
癸卯八年。
禅师义青於浮山续嗣曹洞宗统。
青领悟后。复经三载。远时出洞下宗旨示之。青悉妙契。遂付以太阳衣履曰。代吾续洞上宗风。善自护持。无留此间。令见圆通秀。
曹洞第七世祖
讳义青。青社李氏子。从浮山圆鉴悟旨。嗣续太阳正脉。初住海会。次迁投子。
曹洞第七世投子祖嗣宗统(一十九年)。
祥符荫曰。兴灭继绝。大道为公。古今盛德事也。青祖时方阅藏於庐山。至熙宁六年。方住龙舒海会。实继白云端祖之席。又八年移投子。兹即嗣统者。以洞上正脉既已有在。不可久旷也。
禅师天衣下天钵重元寂。
元参天衣怀悟旨。怀尝目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潞公文彦博出镇魏府。请住天钵寺。示众曰。时当缺减。人寿少有登六七十。汝辈入我法中。整顿手脚未稳。须臾衰病老死至。前去几何。尚复悠悠。何不初中后夜纯静去。一日别博曰。入灭去。博亲往临视。执上所赐白琉璃瓶祝曰。佛法果灵。愿舍利填吾瓶。果如所愿。博自是竭诚内典。精修净业。
英宗(名曙在位四年)。
英宗甲辰治平元年。
禅师翠岩下南岳云峰文悦寂。
悦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策杖游江淮。至筠州大愚。见屋老僧残。荒凉如传舍。悦无留意。将行而雨。雨止。芝升座曰。大家相聚吃茎齑。唤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下座。无他语。悦大骇。夜造丈室。芝曰。来何所求。曰求佛心法。芝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后生趂有色力。何不为众乞食。我忍饥不暇。暇为汝说法乎。悦不违。即请行。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