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员说道,“你们是在岐阜下车吧?”确认之后,又说,“那么,待会儿我用铁路电话通知岐阜车站。这班车会在晚间七点五十二分抵达岐阜。”
真圆寺的和尚向车站的妥善协助致以谢意之后,便离开了站务室。
“西海号”列车于下午一点三十分开车,大约两个小时前,乘客们即在检票口前大排长龙。排在最前面的二十几名男子,纷纷别着“真圆会”的臂章,有的蹲下来、有的坐在行李箱上等候检票上车,这是车站常见的返乡情景。
这一行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跟一般的地方团体一样,并没有老弱妇孺。若没特别观察,根本不会注意。
下午一点左右,开始检票了。这群经过漫长等待的乘客,在站务员的引导下,才得以依次登上通往站台的阶梯。排在前面的乘客,多亏耐心等候,终于享有率先挑选座位的特权,而排在后面的人担心没位子可坐,浮躁地钻来钻去。
真圆会的成员因为排在最前面,很快地在三等车厢内找到座位,悠然地坐了下来。不过,车内尚有四个空位,后来的乘客见状,忙不迭地要坐上去时,坐在附近别着臂章的男子加以制止说:“对不起,这位子有人坐了。”
原来蓝色座位上放着一沓报纸,这表示已有人捷足先登了。而占住这个座位的,是两个别臂章的男子,他们一前一后地抬着沉重的担架,正从小型行李搬运处经过地下通道,朝站台这边走来。躺在担架上的病人,毛毯一直盖到脸上,眼睛疲惫地紧闭着。站务员走在担架前面,引导他们走向站台。
担架一出现在站台,三四个从车窗眺望的乘客立即跑下站台帮忙。
在四五个人的搬抬下,担架终于被抬进了车内。他们怕影响到沉睡的病人,搬抬时显得格外小心,好不容易才把病人安放在早已占妥的空位上。他们把气枕塞在病人的头颈下,毛毯依然盖到病人鼻子上。
车长走了过来。他俯视着病人,问道:“坐到岐阜没问题吗?”
回答说“没问题”的,是那个真圆寺的中年住持。
“他已经睡着了,而且还说感觉好多了。让您担心,真是对不住,有我们在旁边照料就行了。”
车长向他们说了句“路上多保重”之后,便又匆忙地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