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小说课_谈《水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谈《水浒》(3/11)

,实包括广泛的阶级阶层。他们的思想意识是很复杂的。他们的主体当然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跟封建统治者必然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但同时,就是这些下层人民对封建统治又存在依赖性的一面。要这些人民群众不受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应该说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们绝大多数毕竟还是下层被压迫者。因此,人民口头创作的人物故事,其思想内容和官方的要求往往不但不相符合,相反,绝大部分和官方的观点形成尖锐的对立。比如龚开画赞中的人物多是流氓盗贼的面目,但民间创作的则多是抑强扶弱、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就拿宋江说,例如有人记一个篙师口述的宋江,说他“为人勇悍狂侠”。这个口述,看来也是一种传说,但这样风貌,跟他“横行齐魏”的行径就很相合。拿来跟统治者塑造的黑样板形象比一比,就成为鲜明的对照了。

如上所述,今存宋元时代的《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关于水浒的故事,才开始把几个零散故事编排在一起。梁山泊故事已成雏形,但远远谈不上有机的艺术整体。元末有个施耐庵,就在上述长期积累的群众创作基础上,用他自己的思想观点、斗争经验和文化涵养,写成这一部在封建时代可称“奇迹”的《水浒传》。

关于施耐庵的生平,我们所知极少。但从作品的内容看,我认为作者若没有相当的斗争实践,一个古代文人,尽管在元代统治下处于受压迫歧视的地位,而能具有作品里所表现的基本观点和爱憎感情,能够把那些英雄好汉写得有血有肉,激动人心,都是难于设想的。

施耐庵的加工再创作,不只是把单个的英雄故事连贯起来,使短篇发展成为长篇;更可重视的是他提高、加强了人物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力量。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略加说明:

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为了突出“乱由上作”“官逼民反”,书中首先描写了“道君皇帝”所宠用的以高俅为代表的六贼。这是最高统治集团,贯穿全书。“六贼”之下,有许多无恶不作的地方官,如大名府梁中书、冀州殷天锡、江州蔡九知府等;以下还有一处处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张都监、蒋门神、西门庆等;另外各级官府都有无数的爪牙,如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这样,从中央到地方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