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人物形象,从书中摘取一些枝节的事项和节目,来论断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列举大观园里一顿酒饭花了多少银子,乌庄头送来多少什么地租,诸如此类,以证明贾家生活的奢侈,如何剥削农民,和说明了什么性质的历史或经济问题,等等。
若是一部《红楼梦》只提供了这样一些干瘪的事实和数字,那它有什么价值?作为死的历史资料看,许多文献尽有更为翔实更为精确的记载,《红楼梦》和一切文学作品都远不能及。《红楼梦》的伟大与不朽之处,是在它以无比丰富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真实具体地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内容;在这一点上,任何历史记载都不能和它比拟。
凡是阉割了艺术的生命,抹杀了文学作品的特点,那方法都是错误的。
如前所述,《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为中心事件,整个《红楼梦》悲剧都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而贾宝玉在三个中心人物中又居于主要的地位,并且全书所有各类人物都是围绕着他作为一个完整的典型社会生活环境而展开的。因此,在阐论《红楼梦》现实主义艺术的思想倾向性这个总题目里,这里首先试从贾宝玉的典型形象着手。
二
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一如现实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他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在他的具体遭遇和经历里,给予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性格的特点,同时充分地描写了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使我们信服地看出来,贾宝玉的独特的性格,完全是一个必然的存在。
关于《红楼梦》的典型社会环境,这里不作全面和具体的分析;这里只能就形成贾宝玉性格的现实条件方面,简括地说明几点。
我们都知道贾宝玉生长在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府”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的社会环境里。这个环境,在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末期,作为上层统治阶级社会看,具有丰富的典型特征和意义。
在当时,官僚地主家庭一般都逃不出一个常例,即所谓“五世而斩”。意思是,这种家庭的所谓“荣华富贵”,无法长久持续下去;传了几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