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文艺理论,没有什么研究。总认为搞文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文学史、文学作品,还不能脱离当时的哲学思潮,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学批评史,应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这当然不是说不要写中国文学批评史,但决不能把它同中国文学史的精神脱离开来,专门背条条。专门研究条条,什么也研究不来,因为你不了解这些条条在当时有进步意义没有。
一中国古代的小说
中国小说,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头是成熟最晚的,比戏曲还晚,它所以成熟得晚,因为文学就像人一样,从幼年、少年、青年发展到成年,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到后期,小说才成熟,小说的内容,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比较成熟的产物。
人类社会发展受两个限制:一个是生产规模的限制,一个是阶级的限制,这就形成了历史局限。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但生产规模太小,认识世界也很狭小,人人忙于养活自己,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他的理想、愿望,也就是怎么猎取更多的食物,然后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大为发展,而且在我们中国发展不平衡,在东南地区发展比较快,因此小说在这一带地区成熟起来。
小说这个形式,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反映社会生活更广阔,能写一些社会问题。我国古代的抒情诗,除少数叙事诗之外,一般都抒写个人之情,它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个人问题,如人生无常、相思、看人、思妇,都是个人问题,当然你从他个人身上也看到社会问题,不过他主观上写的是个人问题。到小说里头,也有这一类题目,不过常是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开阔了。为什么呢?因为生产规模扩大了。我是乡下人,在皖南山区长大的,小时候就不晓得平原是什么样子,眼界太狭窄,在外边跑的人,眼界就开阔一些。小说这东西,就可以反映更开阔的眼界之下看到的一些问题。这种形式本身,表达能力也最强、最自由,所以在各种文学样式里头,小说的内容更充分、更开阔。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搞小说,就夸小说,把别的东西都贬掉,这里讲的内容的开阔、自由,别的方面,它又不如别的文学样式。如直观的形象教育,不如戏剧;表达感情方面,不如诗歌。
中国小说最早是在原始社会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