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也写他的缺点。这就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世界,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是拿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世界。因此,描写一个人,不能写他坏就是绝对的坏,写他好就是绝对的好。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要点。世界各国都是如此。《水浒传》也好,《儒林外史》也好,《红楼梦》也好,凡是成功的作品,人物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一分为二,矛盾的统一。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可是有个主导面,主要的是哪一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是那个主导东西,主导面之下、之外,他还有缺点或坏处,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一个人,我们就感动。比方说,现实主义,最初写中世纪的英雄,写理想的英雄,传闻的多,把他夸张得太厉害了。可是《水浒传》尽管也把现实的人提高了,成为一种不平凡的人,非常的人,非常的英雄,但它的核心的内容是活生生的活人,因此叫我们看了很感动。鲁智深、李逵,我就很感动,武松我们看了也很感动。为什么呢?他有很多缺点,是通过克服缺点慢慢成长起来的。因此,他有发展过程,这是现实主义很要紧的。客观事物都在发展,有两面,没有矛盾就不会发展。因为他写出人物的两面,所以人物就有发展。《水浒传》的人物都有发展,武松一开始,作者说他是个英雄,提到此人的名字,敢教星月无光彩,敢教长江水倒流。就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底下尽写武松的缺点,慢慢地克服自己的缺点,一步步地发展,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走上梁山,成为一个英雄。鲁智深、李逵也如此。李逵流氓气重得很,借了钱赌博,赌了以后他又不还,看到了一个卖唱的姑娘,就动手动脚,骂起来了,可是是个英雄,克服缺点过程中,他成为英雄。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来看,《三国演义》就差,人物没有缺点,因此也没有发展,你说关羽、刘备、诸葛亮有什么发展?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一出山就样样都是,没有打过败仗,无处不胜利,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样样都好。不可思议。我并不否定《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作为现实主义,人物描写是差的,不如《水浒传》《红楼梦》。《红楼梦》赞美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你说贾宝玉没有缺点?我们五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