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写跳舞、赛马的场面,写得很漂亮,很美,达到艺术高峰,可是你谈到它,一句也说不出来,除非你背。为什么?它不是说给人听的,是写给人看的。
二中国的一些小说理论
这些理论不只是讲小说的,但包括各种文学样式在内。
(1)器识、读书、行路、孤愤
我们常把儒家孔孟之道一棍子打死,这不对。儒家孔孟之道的思想体系我们不会同意,可是它经验很丰富、识见很广阔。有很多真知灼见,很深刻。比如儒家讲“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这句话就很好。“士”就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应该先讲“器识”,然后才讲文艺。“器识”,拿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品德的培养。“器”就是器具的“器”,里边能装东西,而“器”的大小,主要是“识”的问题。见识太少了,就多怪,少见多怪嘛,“器”就不会很大。这一句话很重要。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刻性,同识见广博分不开,没有识见,特点就抓不住,就写不好小说,也评不好小说,不能对文艺理论有真知灼见的理解,只能搬条条。
司马迁很了不起,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是书都写在竹简上、木片上。一万卷也只那么一点,我们可以超过他。“行万里路”很重要,司马迁不行万里路,写不出《史记》来。《史记》同后世那些史书就不同,他眼界开阔,不把人看得绝对化,哪是好人,哪是坏人,不像我们电影那样简单化,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五岁小孩子一看就知道。《史记》就不同,很难说哪是好人、哪是坏人,在这一篇里,这个人有优点,另一篇中他有缺点,辩证地看人,生活里本来就如此。托尔斯泰的书也如此,你也很难分出哪是好人哪是坏人。“读万卷书”也很重要,因为你不能样样都识见,要接受文化遗产。我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类能积累知识,动物不能积累知识,人类的文明就是知识积累。当然古代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错误的如鬼神,或者在当时有用今天无用了的;一类是今天还有用的,这是大量的,所以“读万卷书”很重要。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写了《史通》,他讲究“才、学、识”,说作为一个史家,必须讲“才、学、识”,他说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