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尚氏学_周易尚氏学卷十三 下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尚氏学卷十三 下经(8/12)

二升五。犹望工至歧山。而有所亨献也。象曰顺事。顺承也。二若不升五。四如何得承阳哉。故望之也。此正文王服事殷之本旨。乃后儒谓文王作爻辞。不合自称为王。若为殷王。又无至歧山之理。以爻辞为周公作。此无讼易辞皆由象生。故韩宣子不谓为易辞。而曰易象。即只以人事言。纣尚能国文王。何不可到歧山。且文王于此事数言之。服事忠诚。溢于言表。又岂必实有其事。乃谓王为文王。无理甚矣。李过西谷易说云。若以此王为文王。则王用三驱。王假有庙。亦文王耶。驳旧说至详尽。

象曰。王用亨于歧山。顺事也。坤为顺。言二升五。四得承阳。故曰顺事。

六五。贞吉。升阶。贞吉。卜问吉也。坤为土为重。故有阶级之象。升阶言二升五也。五阳。故象曰大得志。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坤为志。阳升五。故大得志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坤为晦冥为夜。故曰冥升。得阳应。故曰利于不息之贞。与利永贞同偕。盖上六为同性之四五所格。不能应三。故有此象。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坤消故不富。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二五刚得中。处险能说。故亨。贞占也。二五为大人。故贞大人吉也。兑口为言。三至上正反兑。所向不同。故有言不信。此其义始见于左传。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曰。于人为言。败言为谗。谓谦上震为人为言。下艮为反震。故曰败言。是以正反震为谗。易林承其义。于讼之困云。心与言反。正释此语也。坤之离云。齐鲁争言。离二至五正反兑。故曰争言。争言即不信。离二至五。与困三至上同也。旧解皆误。详焦氏易诂。

象曰。困。刚b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坎刚b。三至上刚b。阳陷阴中故困。因而不失其所亨。唯君子能之。君子即大人。若小人即不堪矣。兑为口。三至上正反兑。故曰尚口。尚口乃穷者。言徒尚口说。必有相反而不信者。故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水在泽下。则泽竭矣。故曰无水。巽为命。而兑为反巽。为毁折。故曰致命。坎为志。二人于渊不出。故曰遂志。学易之君子以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