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一细细说明,便知是否可行。”
皇帝也不多疑,连忙唤人去叫工部官员,再把刚走的谢均等一众官员再叫回一起商量。
周琰与工部的官员对着图纸彻夜比划,皇帝和谢均等重臣也看不明白,只能在一旁焦急地关注等待。过了许久,几个工部管水利的官员聚在一起商量后,郑重要皇帝答道:“臣等仔细研究过,只要找准决堤的位置,周琰公子之计确实可行。”
皇帝听后高兴得拍拍大腿:“好啊好啊,那事不宜迟……”
谢均却想到了别的问题,连忙打断:“陛下且慢,臣有一顾虑。”
皇帝和众人都望向谢均,只见谢均缓缓说道:“就算我们能顺利决堤泄洪,阻挡叛军,届时附近的数十个县都将变成一片泽国,那里的百姓怎么办?”
众人顿时沉默了,周琰也只能轻声补充道:“谢相所言不虚,臣也曾估算过,会受水患影响的百姓恐怕不下百万之众,而且堤坝一旦被破坏,后面想再修好就难了,今后恐怕沿岸百姓每年都会被黄河水患影响……只是此计要成,必须保持绝对机密,绝不能提前通知百姓撤离,否则叛军有了防备,就万难成事了……”
周琰此话一出,众人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既不能做阻碍皇帝大计的逆臣,也不能做荼毒百姓的罪人,两难的境地沉默了许久,还是皇帝最后无奈打破了沉默:“罢了!行大事者不能妇人之仁,大局为重,只能牺牲些百姓了,何况那都是梁地的百姓,民力,粮草早晚会被叛军所用,毁去一些也不足惜。”
见皇帝已经定了调子,众臣顿时松了口气,只有周琰默默地咬了咬嘴唇,虽然早已预想到这一点,但到了一锤定音的时候,心中还是有些不忍,只是眼下的形势,也由不得他选择了。
此计既然是由周琰所出,又只有他知道北岸堤坝那些关键要害之处,皇帝授予了周琰主导行动的便宜之权,从羽林军中调出二百精壮士卒,其他所需准备均任其调用,种种细节都安排好后,周琰鼓起勇气,再次奏道:“陛下,臣还需一人才可成功,请陛下开恩!”
皇帝说道:“何人,只要能成事,朕无所不应。”
周琰说道:“北川侯府公子,赵元恪……此刻正关押在天牢……”
皇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