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恪悔恨不已,悔不该刚刚那么赌气,又出房去看向崔萍远去的方向,那更是早已无踪影,元恪不停叹息,懊恼地回到了房里。
不几日便到了与周琰约定出发行动的日子,元恪整理好装备前往羽林军的校场报到,想了半天,元恪还是决定把崔萍送的那把弯刀带上,那刀较为短小,可藏在衣物下贴身携带,做近战武器用确实方便。
到了地方,只见周琰早已准备妥当,这次随行的一共两百羽林军,都是矫健壮实的士卒,按周琰的计划,众人都伪装成商队,把贴身的甲胄穿在里面,外面套上商人的衣物,挖掘堤坝的工具和武器都藏在马车里,外面伪装成装货物的车,如果一路无人查问,就伪装成商队一路过去,如果暴露了,也随时能动手,只要没遇上大部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元恪心中暗自赞许周琰果然心思缜密,只不过还是需要先渡黄河,如今晋王在总督黄河南岸的军务,船只也都被他的禁军收缴,队伍需要先去孟津关,找晋王借船只渡河。
周琰和元恪领着众人,做好一切准备和伪装之后便列队离开了帝都。身后帝都雄伟的城池渐行渐远,元恪忍不住回头观望,回想到刚来帝都之时的感受,才过了没有多少日,自己经历的却颇多,不禁感慨。
周琰见状,调笑道:”赵兄怎么了,莫非还舍不得这帝都了?“
元恪连忙答道:”哪里哪里,只是总觉得,不知道此行还能不能回帝都,亦不知若回这帝都到底是福是祸,难免惆怅……“
周琰听后,也是一声长叹:”值此乱世,不求富贵,但求自保吧……“说罢周琰用眼神示意瞥了一下身后随行的那名羽林军校尉,小声对元恪说道:”你看那校尉,说是来助我成事,其实就是监视。若是事情败露了,或者半路我们有异心,恐怕他会先斩了我们,我们就真回不了帝都咯。“
元恪听后,警觉回看了那校尉一眼,那校尉被看的一脸懵,只能礼貌地回笑了一下。元恪转过身来,暗自握紧了藏在腰间的短刀,对周琰说道:”六公子勿忧,元恪必助公子成事。即使不成,亦愿以死护佑公子周全!“
周琰听后欣慰地答道:“好,我二人文武兼备,珠联璧合,只要齐心,必能打开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