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寻常佛房无异,只有弘一一人正在等候元恪,只见他还是平日那般亲和的仪态,亲自斟茶招呼着招呼着元恪。元恪心中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僧人,在这秦国中权势也许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小心应付着。弘一看似随意地问了一下洛阳城破之时的情况,以及逃亡一路上的细节,元恪均细细告知,只是遇见崔萍那一段当然要故意隐去了。
弘一细细听完,不禁感叹道:“当日如此危急的局面中,公子能从乱军中,救回天子,真是忠勇可嘉啊!眼下天子已然安全,不知公子后续有何打算啊?”
元恪回道:“安全护送天子到秦王这里,元恪就算功德圆满了,后面只想回北川家中,投效父兄。”
弘一听后略微一皱眉头:“哦,说起你的父兄……最近似乎进军不顺,贫僧也在疑惑,按说燕军主力尽数南下,北川军素来精锐,此刻攻燕,不该如此不利啊……”
这话听的元恪心头一紧,此前他在洛阳询问孙潇之时,就感觉北川军当时没有南下勤王,其中必定有些蹊跷,弘一这样一说,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想,秦王估计已经起了猜疑之心;但此刻他也只能装糊涂,说道:“元恪身居洛阳太久,与父兄联系不多,更不知军中细节,想来也许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弘一见状,也笑着不多说,扯开话题又说道:“公子如今千里护主,声震天下,回北川军中难免有些屈才了……眼下皇上身负复国重任,秦王这边也正是用人之际,王爷有意重组羽林军,重建天子威严,公子还是留在长安,继续担任羽林大将军可好?”
听到弘一这样的安排,元恪一时有些犹豫,弘一见状,继续劝说道:“如今帝都沦陷,天子蒙尘,天下动乱,首要之事就是先收服人心。公子这样的忠勇之士,应该留下来匡扶社稷,如果连公子都离开了,天下人会怎么想?何况你父兄本就是我大秦的藩臣,若要报效家国,又何必舍近求远?”
弘一如此连番劝说下来,元恪便不好推辞,再想到留在长安至少消息更加灵通,能快点找到飞羽红缨的下落,便应承下来了。
弘一颇为满意,紧接着又提出来他的第二个请求:“我秦军刚遭大败,元气大伤,天子又暂居在此,将来必定是叛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恐怕很快就有大战。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