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曰人物志,分目十二,十三曰崇祀志,分名宦、乡贤二目,十四曰风俗志,凡八目,十五日纪异志,分祥瑞、灾祲二目;十六日艺文志,凡六目。按其分门析目,冗沓复出,绪次亦不确当,非体例之佳。查此志刻本仅见此本,蒲圻张国淦无倦斋写本,系据此本传抄,今藏于上海图书馆。
咸宁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何廷韬修,王禹锡、郑邦相纂。廷韬字毅庵,沈阳人,康熙三年由官生以祖荫授任咸宁知县。禹锡咸宁人,事迹未详。邦相字又侨,顺治辛卯科举人,戊戌进士;授江西鄱阳知县,升滁州知州,著有《芝罘诗草》。据沿革谓:“咸宁于南唐时,割江夏地置县;至宋元祐间,又益蒲圻县地十六里,为其领域。”又据廷韬志序云:“县志在宋时已有之,至明天顺时教谕伍福始为创修,万历乙巳知县王元柄延孟养浩续为编辑。”考咸宁明志今皆不传,此志为最古之本。其书体例凡十二类,以纪山川、物产、风土为详,且皆可为今日取用之资料也。
兴国州志十卷首一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魏钿修,顾星繁。钿字理斋,山东东阿县人,雍正元年进士,任兴国知州。星字右邨,公安县人,举人,雍正间任兴国州学正。兴国宋置兴国军,治永宁县;元为路,明改为州,省永兴县入之,清因之,属武昌府。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州唐宁修州志七卷,清康熙四年知州王之宾纂州志二卷,十四年杨宾又为增补。此志为踵《王志》后七十年之事,编成于雍正十三年。全书凡十卷,分五十门,无总纲,序次纭纷,一无条贯。
大冶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陈邦寄修,胡绳祖纂。邦寄字震庵,辽东辽阳人,顺治五年贡生,康熙十八年由浙江石门知县调大冶知县。绳祖字畏思,号剩岩,大冶县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官江南潜山知县。按本志序,《大冶志》创于明永乐十五年;宣德、嘉靖皆有增补,万历十二年邑令吴仁又为重修。康熙十一年邑令谢■〈釒榮〉续增八十余年之事,延绳祖为之编纂,成县志九卷,未之梓。十八年邦寄仕大冶,复延绳祖编缀,继成于康熙二十二年。其书体例,分地理、建置、田赋、治忽、秩官、宦迹、选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