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地方志提要_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二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十二上(4/23)

艺文、逸事十门,义例严谨。按治忽志,分灾异、兵寇二目,小序云:“治道之忽,而致灾祸。”此语虽非志例,而有惩戒寓焉。又以物产列入地舆志,载县北狮子、铁门坎诸山产铁,唐、宋时已设冶铁场,大冶因此得名。而记冶铁场之兴废始末,未臻详备,其书纪载之简略于此可见。

汉阳府志十卷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刘本用、贾应春修,朱衣纂。本用字汶松,江西安福县人,正德进士,嘉靖九年任汉阳府知府。应春字东阳,号樵村,直隶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郎中,潞安、开封知府,升陕西副都御史,嘉靖二十四年谪调汉阳知府。衣字子宜,号别山,汉阳县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提督直隶学校。按此志沿革:“汉阳,汉江夏郡安陆县地,隋开皇间置汉津县,大业初改曰汉阳。五代周置汉阳军,宋初仍之,统领汉阳、汉川二县,熙宁四年废军存汉阳县。元初复为军,至元十四年升为散府,明仍之,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郡志,据此志戴金序谓:元以前罔有存者,宣德中郡守王静,属教授赵弼修梓,乃有传词。”《赵志》久佚,今存以此志最旧。按此志创修于嘉靖九年,本用修而未成,其后十三年,应春复为继茸,乃克成书。先后纂辑皆为朱衣一人,访求综核,历十数年之久,故能考据精当,咸足征信。其书体例,分沿革志、方域志、创置志、庙祀志、食货志、宦迹志、选举志、人物志、封守志、方外志十类,类各一卷;所定例则约而该,叙事记言,皆能尽举核要。

孝感县志十六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胡国佐纂修。国佐字仲梁,辽东人,荫生,康熙十一年任孝感知县。考《孝感县志》,修于明者,有嘉靖、万历二志,久佚不传;本志录存有嘉靖乙卯陈士元,及万历癸卯知府张惟方二志序。今存者,有清顺治乙亥知县张擢士重修县志二十二卷,分十八类,九十八目,孝感志书体裁始备,惜其书传本已缺。此志则仍《张志》体例为之,约为十六类,子目亦有删合,体例尤为核备。孝感建置,据本志沿革载:“汉初为江夏郡安陆、■〈黽阝〉二县地,后汉为安陆、■〈黽阝〉、南新市三县地。刘宋孝建元年,以安陆升郡,因汉末孝子董永遗迹所在,又析安陆县地置孝感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