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峰马迹,曰石泉凝脂。璧山为蜀中山水之区,观此八景图,可知其仿佛焉。
昭化县志六卷清乾隆五十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清李元纂修。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县人,举人,乾隆五十年任昭化知县。昭化志书可考者,清康熙癸巳知县吴珍奇创修,其书久佚。乾隆四十八年知县孙文起又议修志,未成而去;元官昭化,继辑而成此书,有邑生杨祖德为之编次校讎。其书体例,分沿革表、土地志、人物志、政事志四类,析目若干,颇见凌乱。按沿革表,昭化汉葮萌县地,三国蜀置汉寿县,晋改曰晋寿。南朝宋分置益昌县,后魏改益昌为京兆,北周省晋寿,复改京兆曰益昌。五代后唐改曰益光,宋初复曰益昌,又改曰昭化,元、明、清因之,属保宁府。
通江县志不分卷清康熙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按此志未著纂修人姓氏,考为李钟峩所纂。钟峩字芝麓,号雪原,通江县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历官翰林院讲读詹事,福建学政,康熙壬辰科会试同考官,广西乡试主考,国史馆纂修,著有《垂云亭集》。通江建置,始于唐贞观间析巴州之始宁县置通江,五代属璧州,宋废璧州,改属巴州。元初为新得州,至正四年废新得州,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仍之,清改属保宁州。通江旧志无可考,按道光《通江县志》凡例谓:“今日之志仅据李芝麓志稿。”考《李志》无刻本,今抄本流传者,以此本最旧,其书体例,分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诸类,为未竟之稿也,阅其书,则行文高雅有度,系出钟峩之手。
西充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六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棠修,李昭治纂。棠字曾鳞,直隶清苑县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五十三年任西充知县,昭治西充人,举人,官扬州府仪真县知县。西充古充国之地,唐始置西充县,县志明以前未可考。此志为前知县戴凯方创修,及棠仕西充继成之。其书体例,分舆地、建置、赋役、学校,秩官、选举、列传、物产、艺文九类,凡六十九目。物产搜罗极繁,而无分类属,如同簿计。舆地志山川目有凤凰山条,谓:“顺治丙戌,张献忠盘踞其地,肃藩惩勦,张遂授首于此。”按张献忠之死,自盐亭寻走西充之凤凰山,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