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11章 佛教的启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佛教的启示(4/6)

教根基)成了一个伟大帝国的一部分。这就是印度-斯基台人的帝国,这是一个起源于中亚的民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跟中国人的联系,而刚刚作为最后的印度-希腊国王的继任者在印度和波斯边境安顿下来,他们就同时开始接触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和希腊文明。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印度-斯基台人国王,就是迦腻色迦,他多半跟班超和图拉真是同时代的人。迦腻色迦留下了一些精美的硬币,带有按希腊方式处理过的佛像,用希腊文刻着boddo(佛)这个名号。除了公元88年一次短暂的反目之外(当时印度-斯基台人试图插手塔里木盆地,被班超挫败了),他们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很不错,这确保了印度与塔里木地区那些中国人的保护国之间交流的安全可靠。

汉代中国对西域的征服,其对于宗教的重要意义,再怎么高估也不会过分————这就是有利于佛教在东亚传播的第二个历史因素。汉代的“天下”帝国的形成(其范围直到帕米尔高原,也就是印度的门户),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成了印度-斯基台人帝国的邻居。佛教作为一种普世宗教,很快就因为这一空前有利的地理位置而受益。同样,大致在同一时期,罗马人的征服使得天主教在西方的传播成为可能。就这方面而言,“华夏盛世”在远东的宗教上的意义,与“罗马盛世”在地中海世界的宗教意义有着某些相似之处。

因为受到地理位置的支配,佛教僧徒的传道路线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于阗地区开始,正像那里发现的希腊-佛教雕像所显示的那样。于阗东北部买里克阿瓦提的一座古代佛塔的院子里的那些浅浮雕,其鉴定年代来自公元1——2世纪,其衣饰具有纯粹的希腊式韵味。佛教的传教路线遵循沙漠商队的丝绸贸易通道。在古于阗(在约特干)以及更东边尼雅附近的地方,发现了罗马工艺的凹雕,表现的是古代众神————雅典娜、宙斯、厄洛斯、赫拉克勒斯————或者是驷马战车。这些凹雕,显然大部分可能都是流动的玉石工匠在现场刻下的,那些亚洲希腊人、叙利亚人或大夏人出于利益的诱惑或对旅行的热爱而不远万里来到这个丝绸之国。在罗布泊以南的米兰,在一座大约公元3世纪的古代佛教寺庙里发现了一些壁画,除了佛教的灵感之外,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