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描绘为长长的线条,带有柔和的曲线,让人联想起内在的和谐与绝对的平静,像水洗岩石的完美寂静一样。”作为一位山水画家,牧可以超越儒家的大师们,比如松平收藏中的一幅卷轴,画的是一些小船正返回洞庭湖畔的渔村:你几乎辨认不出小船,因为画面上大片的地方都充满了水、雾气、空间和距离;山峦一点一点地消失在薄雾中;画面上四分之三的地方被苍茫辽阔所占据,没有前景,也没有背景;村子本身也几乎消失在薄雾里,在画轴的底角上被树丛所掩映————对这样一片辽阔的空间来说,人工作品总是被大自然的浩瀚所淹没。“无限的空间与寂静的和谐”:老一辈宋代大师们所描绘的,正是苍茫大地的面容,它从未得到过像他们所表现出的那么良好的感受、解释和热爱。
在这样的作品中,中国的绘画接近了形而上学领域。现在,让我们随同宋代陶瓷一起回到纯艺术吧,宋代的陶瓷与绘画一样繁荣。正像画家们选用了水墨一样,宋代陶瓷也显示出了对单色的偏爱,或者最多,在一种颜色上配上另一种颜色。这是因为这两种艺术都“迎合了爱好艺术的上流社会的品位,在他们看来,适度节制才是最高的奢华。宋瓷的美就在于它无声的富贵、精致的暗影与微妙的和谐;因为其自身的原因而比其他任何时期的瓷器都更有价值,因为它的质地、色泽、声音和光彩,既赏心悦目,又能满足微妙的触觉愉悦”。这一点,在宋代前夕的954年至959年颁布的一篇皇帝诏书中就曾明确提出过,这篇诏书要求,柴窑[6]瓷器应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出产于1200年前的汝窑瓷器(以产地河南汝州得名),很好地回应了上面的描述。釉色通常是粉青或紫蓝。另一个陶瓷中心是河北磁州,它是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整个宋代一直在出产瓷器。磁州窑瓷器以典雅的花卉装饰而驰名,在米色背景上饰以褐色的花卉植物。定窑瓷器(以产地河北定县得名)通常使用象牙色、米色或灰黄色的釉,有时候带有裂纹,有时候有花卉装饰,常常带有金属镶边。一位热心的收藏者这样写道:“因为其材料和装饰的精美,因为其外形的优美典雅,这些器皿可以被认为是所有国家、所有时代中最好的瓷器。”在大宋朝廷从开封迁到杭州之后,定县的陶瓷工匠也撤退到了江西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