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离开北京、穿越中亚、去耶路撒冷朝圣的蒙古基督徒的故事,显示了蒙古人的征服范围是多么广阔,他们通过统一亚细亚,打通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古老通道。这条古代的丝绸贸易和佛教朝圣的通道,自11世纪以来因为伊斯兰的扩张而被封闭了,如今再一次有商队和朝圣者来往穿梭。这是蒙古人的征服所带来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好处。成吉思汗的征战,使得马可·波罗的旅行成为可能。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尼可与马菲奥————是两位威尼斯商人,他们于1260年离开君士坦丁堡,进行穿越俄罗斯南部的蒙古汗国的旅行。从那里,他们经由布哈拉和中国的突厥斯坦,前往中国。在中国,他们受到了忽必烈的友好欢迎。当他们离开中国的时候,大可汗让他们肩负了一项使命去拜访圣座:请求教皇委派100位“通晓七艺”的博学之士来中国。两位威尼斯人于1266年离开中国,再次穿过中亚,经由叙利亚到达罗马。不幸的是,圣座低估了忽必烈的请求的重要意义,如果满足这一请求————派遣100位拉丁文学者去中国————很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在1271年底,这两个威尼斯人再一次动身去中国,只带上了尼可的儿子马可,他是一部旅行记的不朽作者,我们将尽力扼要概述他的这部旅行记[1]。
三位旅行者这一次横穿了波斯的蒙古汗国和阿富汗北部,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喀什噶尔南部,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疏勒、莎车、于阗和罗布泊,一直到中国的甘肃省。他们在甘州(马可·波罗称之为canpchu)作了短暂的停留,这是一座他们认为有景教团体存在的城市。接下来,他们继续向东旅行,探访了从前的唐古特人的都城宁夏(额里哈牙),在这里,他们再一次注意到了景教团体的存在,而这个地方的大多数人口都是偶像崇拜者(佛教徒)。从那里,他们进入了汪古国(今天的绥远,马可·波罗称之为tenduc),马可·波罗把这里当成了祭司王约翰的王国,他提到了“乔治王子”的家族,他们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支持者。离开汪古国之后,三个人进入了华北,马可·波罗像那年头的突厥人(还有今天的俄罗斯人)一样,也把这里称做cathay(契丹),这个词源自于契丹人的国名,他们在11世纪曾统治过这